作者

翟凯齐,张聪慧,王芳,丁航海

单位

医院

前言

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加之好奇爱动的天性,一年之中,免不了遇上几次的头疼脑热的情况,病因大多为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上感,只需护理得当,必要时酌情用药,绝大多数时候病情都能很快得到控制。

但小王家8个月大的“土豆”,这次发烧来得却有点不一般。发烧的前2天,小“土豆”又是照常睡觉不老实,左蹬右踢耍了一晚上的拳脚,宝爸宝妈也是陪练一晚上的盖被角,最后呵欠连天地靠在“土豆”床边睡着了,白天醒来的“土豆”突然没了往日的精神,不吃不喝不说,大鼻涕伴着吐奶,体温飙到了39℃…

案例经过

医院,接诊医生除了复测体温,详细询问记录土豆之前病史之外,在查体的环节还有了新发现,土豆除了越发的精神不振之外,还有前囟饱满,头皮发紧的表现(前囟为宝宝头颅顶部一个菱形间隙,触之有搏动感,大多数宝宝12-18个月时会闭合)。

前囟饱满(颅内压增高)则多见于脑膜炎或脑积水的患儿,本以为受凉感冒的小病,短短两天的时间,咋又跟脑炎和脑积水联系上啦?

入院查体

体温:38.3℃↑

心率:次/分↑

呼吸:58次/分↑

体重:7.7Kg

血压:81/40mmHg↓↓

头:头颅无畸形,前囟未闭,饱满,紧,1.5cm×1.5cm

肺部:呼吸稍促,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清音

心脏:心率次/分,心音稍钝,节律齐,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余眼、耳、鼻、口腔、神经系统、脊柱四肢等阴性。

辅助检查01

入院血常规示:

中性比值↑↑

CRP↑

贫血

02

ESR:11mm/h

03

凝血象提示:

PTAPTTD-D↑

04

尿沉渣检查:大致正常

05

血生化检验:

DB/LDH/GLU↑

TP/ALB/NA/CL↓

  06

九项呼吸道病原体TB(IgG)阴性

  07

入科四项检查HBs-Ab阳性

柯萨奇病毒B组/EV-71抗体检测:阴性

08

脑脊液常规:WBC  ×/L↑↑↑

分类以多个核细胞为主(90.7%)

蛋白定性实验阳性

09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细胞数显著增高,呈中性粒细胞反应性表现。

(瑞氏染色×)

脑脊液革兰染色检查:

背景以大量机化后粒细胞为主,浏览全片,查见少量革兰阴性短杆菌

(革兰染色×)

脑脊液生化检查示:

蛋白2.16↑↑

LAC9.43↑↑

GLU0.82↓

CL↓

案例分析临床角度

既往体健,急性起病(3d),高热、呕吐、心率增快,血压降低(shock),伴前囟饱满,结合血常规中性比例及CRP等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待排

实验室角度

常见病原学排查阴性,脑脊液常规生化呈典型化脓性脑膜炎表现,涂片查见少量革兰阴性杆菌,病原学诊断待明确

病原学检查脑脊液外观:

混浊、米汤样

CAH平板(一区/二区)

少量中等湿润灰白色菌落

MAC/BA未生长

35℃5%COh

菌落涂片染色

革兰阴性短杆菌(革兰染色×)

24  h转种菌落形态:

灰白色,扁平,中等大小,边缘整齐圆形菌落

卫星实验:阳性

VX因子试验:阳性

β内酰胺酶试验:阳性

上机鉴定

VITEX2-NH鉴定板卡上机结果:流感嗜血杆菌(93%)

案例小结

发病早期的经验用药,非典型的菌落形态,难以找寻的镜下魅影,非常规的感染部位,无疑给实验人员前期判断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也许源于对于镜下那寥寥几根阴性杆菌的执着,也许源于内心对于病原学诊断的追寻,涂片-染色-转种-手工-上机,每一步的层层递进,每一步的抽丝剥茧,最终锁定了8月男宝急性发病背后真凶。

体外药敏试验(0.5McF,35℃,24h)

HTMCAH差异较大的几种药物

            

药物名称

              

HTM(抑菌环直径mm)

              

CAH(抑菌环直径mm)

                  

氯霉素

              

32

              

26

                  

头孢他啶

              

22

              

26

                  

头孢噻肟

              

24

              

29

      

(补充说明: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双板抑菌环大小一致判定为R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双板抑菌环大小一致判定为S;判定标准参照版CLSI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

细菌性脑膜炎的昨天今天

上个世纪70-80年代,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β溶血链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5种细菌,约占80%。

近年来,由于疫苗的出现、推广以及抗感染药物的进展,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构成谱随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肺炎链球菌以50%的比例占据首位,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脑膜炎的发病例数降至10%以下,免疫功能不全,意识不清(入院),高血压,年龄>60岁等为预后常见不良因素。

侵袭性流感嗜血杆菌(HI)疾病:从无菌部位分离到HI的感染,临床症状往往较为严重,合并颅内感染者致死率高,后遗症多见。

引起侵袭性感染考虑由呼吸道或呼吸道相邻器官(如中耳)入侵的可能性最大。国内资料显示,临床案例少见,但近年来发病例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婴幼儿多见,大多数患儿既往健康,四季均有发病。

HI是以人为唯一宿主的条件致病菌,在人体鼻咽部少量存在,是正常菌群的一部分。该菌在体外生存能力弱,离开人体会很快死亡,因此不具备经环境介质引起院内感染的能力。

(数据来源:CHINET医院HI耐药监测结果)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抗生素,多用于呼吸道感染经验性治疗);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抗生素前者由于软骨损害,后者由于骨髓抑制,儿童期禁用;

头孢曲松、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82.5-99.3%),临床治疗HI脑膜炎推荐选用,头孢曲松、美罗培南等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

临床治疗与转归

美罗培南0.gq8h初始剂量,第二天改为0.gq8h,入院第四天体温36.5-37.8℃,可降至正常,未见呕吐,血压波动于80-92/40-52mmHg,前囟稍饱,目前,患儿仍在密切医学监测中。

高巍科主任(副主任技师)点评

细菌涂片的一点线索,考验的是实验人员阅片能力,第二天的菌落形态及染色情况,考验的是实验人员对于常见病原菌鉴别能力,串联起多专业试验结果来理清鉴别方向,考验的则是实验人员对于试验报告的整合分析能力,最终更是对于实验人员病原学实验诊断等综合能力的考察,一份好的实验诊断报告的发出,需要的不仅是细心和勇气,需要的更是把试验结果与临床诊疗与疾病关联的能力,走近临床,与临床对话这一大课对于每个前行的检验人来说,都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更高的山要攀!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zl/120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