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102/4549560.html

「医侃」每日阅读栏目,陪老师们一起“啃”医学影像那些经典实用的好书。

目前在读的是《CT、MRI诊断指南》,CT和MRI是现代医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掌握CT和MRI诊断学已成为当代影像学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第三篇如何阅读常见疾病的CTMR

第一章:颅脑疾病

第六节颅内其它疾病

一、脑积水

(一)概述

1.脑积水是脑脊液产生与再吸收失衡所致的脑室异常扩大。

2.种类:脑积水可分为梗阻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前者多为各种原因引起脑室通路受阻所致,如中脑导水管狭窄,颅内占位等,交通性脑积水为脑脊液吸收障碍而发生,如蛛网膜粒先天性缺

如,软脑膜炎等。

3.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减退等颅内高压表现。

(二)CT诊断

1.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均扩大,位置正常,无阻塞处,小脑后池扩大,鞍上池正常或扩大,但脑沟脑裂未见增宽增深,结合临床表现可诊断为交通性脑积水。

2.阻塞部位以上的脑室扩大,脑室周围出现带状或片状低密度影(间质性水肿),阻塞部位的脑室变窄消失,阻塞部位以下的脑室正常或缩小,可诊断为梗阻性脑积水。根据脑室系统的扩大情况可推断梗阻部位。双侧脑室扩大而第三、第四脑室正常,提示室间孔处受阻;双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大而第四脑室正常,提示中脑导水管处受阻;

3个脑室均扩大而鞍上池不显影,提示第四脑室出

口梗阻。在梗阻部位常可见占位性病变。

(三)MRI诊断

与CT相同,MRI显示病变较CT清楚。

(四)鉴别诊断

主要需与脑萎缩鉴别,脑萎缩在CT和MRI上除了脑室系统全部扩大,还显示脑沟脑裂扩大,结合临床表现不难鉴别。若脑室与脑沟脑裂均扩大,但脑室扩大程度远胜于脑沟脑裂扩大者,结合临床表现则应提示可能同时有脑积水存在。

二、脑萎缩

(一)概述

1.脑萎缩是各种因素所致的脑组织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数量的减少,是一种脑的退行性改变。

2.种类:根据部位可分为脑皮质萎缩、脑髓质萎缩、大脑半球萎缩、小脑萎缩、脑干萎缩、全脑萎缩等,根据范围可分为局限性脑萎缩与弥漫性脑萎缩。

3.临床表现:智力减退甚至痴呆,感觉或运动障碍,癫痫或共济失调。

(二)CT诊断

1.两侧脑沟、脑池增宽扩大,脑沟宽度大于5mm,脑室扩大较轻或正常,可诊断为脑皮质萎缩。

2.脑室扩大明显,侧脑室额角、枕角、颞角变圆钝,而脑沟、脑池增宽较轻或正常,可诊断脑髓质萎缩。

3.幕上脑沟脑池及脑室均扩大,可诊断为大脑半球萎缩。

4.幕下脑沟脑池及四脑室均扩大,可诊断为小脑和脑干萎缩。

5.幕上、下脑沟脑池及脑室均扩大,可诊断为全脑萎缩。

6.局限性一个叶或一侧半球脑沟、脑池增宽,脑室扩大,中线结构向患侧移位,可诊断为局限性脑萎缩。

(三)MRI诊断

与CT相同。

(四)鉴别诊断

需与脑积水鉴别,详见“脑积水”。

三、多发性硬化

(一)概述

1.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整个轴索弥漫性脱髓鞘斑块及神经胶质增生为特征。多认为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2.好发部位: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的白质内。

3.病理:分三期:①早期:髓鞘崩解,周围水肿;②中期:崩解产物被清除,形成局部坏死灶;③晚期: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硬化斑。

4.临床表现:①多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女性为多;②起病急性或亚急性,可有感觉或运动障碍、癫痫等表现,反复发作。

5.CT不易显示多发性硬化,仅40%~47%的患者可见低密度灶,MRI显示达100%。

(二)CT诊断

中青年病人,侧脑室周围(特别是前角、后角及三角区周围)白质内多发散在的小片状低密度灶,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多发性硬化;若增强扫描病灶有强化,则为急性期(新鲜病灶);若病灶无强化,则为稳定期(陈旧病灶),若同一病人新旧不一的病灶同时存在,则诊断基本明确。本病晚期多伴有脑萎缩表现。

(三)MRI诊断

中青年病人,侧脑室旁(特别是前角、后角及三角区周围)白质、脑干、小脑、脊髓内多发圆形或类圆形斑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多发性硬化;若增强扫描病灶有强化,则为急性期(新鲜病灶);若病灶无强化,则为稳定期(陈旧病灶),若同一病人新旧不一的病灶同时存在,则诊断基本明确。

(四)鉴别诊断

1.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①多发生在老年患者;②基底节区病灶较多;③临床表现有偏瘫、偏身感觉异常等。

2.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①好发于老年患者;②痴呆病人;③侧脑室周围对称性月晕状改变,有脑萎缩和多发腔隙性脑梗塞同时存在。

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一)概述

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

2.病理:脑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肿胀、水肿,严重者组织软化、坏死,脑沟变浅,脑回变平,可合并脑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3.根据病情及CT表现可分为轻、中、重度。

4.临床表现:①患儿常有宫内窘迫窒息史;②紫绀、呼吸困难、易激惹、烦躁、抽搐、肌张力减低,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二)CT诊断

新生儿脑实质内弥漫性,趋于双侧对称性的低密度影,灰白质界限模糊或消失,侧脑室受压变窄,结合临床病史,可诊断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若低密度区局限性分布于1~2个脑叶,则为轻度;若低密度区超过2个脑叶,且伴灰白质界限模糊,为中度;低密度区弥漫性分布于大脑各叶,灰白质界限消失甚至灰白质密度反转,为重度,可合并颅内出血。

(三)MRI诊断

与CT相同。脑内病灶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四)鉴别诊断

本病有特定的临床窒息病史,影像学表现典型,一般诊断不难。

先天性疾病的CTnbsp;MRI影像诊断要点#医学影像每日笔记32#

颅内感染的CTnbsp;MRI影像诊断要点#医学影像每日笔记3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by/100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