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病人给我讲了他家老爷子的事情。
大概情况:老爷子80+岁时,做了膀胱癌手术,术后并未明显改善症状,老人开始闹情绪。而后出现老年痴呆伴有精神分裂。不多久,摔跤后出现脑出血(其实是脑出血后出现摔跤),此后多次抽搐。
90岁时,在一次抽搐大发作时差点没抢救过来。命是有了,可是出现了各种新问题:脑积水、胃出血。
从年前开始各种抢救,花了几十万块钱,历时3个月,老人走了。病人说抢救的意义是老人过了个年,长大了一岁。
我满脑子里就是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浑身插满了管子。
遥想刚刚工作在内科轮转时,遇到80岁高龄的危重病人,医生和病人家属谈话时,许多家属签字要求,拒绝抢救,不要气管插管,不要心肺复苏,要老人安静地离开就好。
在当时的年纪里,我总觉得放弃抢救,眼见亲人离世,有些残忍。
小时候,常听一句骂人的话——“不得好死”。
有些人死得好容易。睡着觉,第二天就没醒来,坐着休息一下,就再没坐起来。这就是人人羡慕的好死法。
有些人死得好困难,受尽疾病折磨痛苦地死去,或者死死活活持续几天才咽气。这就是人人惧怕的坏死法。
是好死还是不得好死,不会取决于生前的善恶,更不会取决于别人的咒骂或自己的祈祷。那都是命吧!呵呵。
随着医学的发展,有了延长生命的办法。对于一个接近生命尽头的老人,需要抢救吗?
以下情况不予考虑:老人有高额退休金,长期住院维持生命体征的,能活多久算多久。老人因拆迁可得金钱或房子的,预期生命至少维持到拆迁政策落实后的。这些都是子女权衡利弊后的决定。我是有自己想法的,但还是保留吧。
排除了个人利益之外,子女该如何决定呢?
传统的中国孝道,让子女觉得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不能放弃。
可是抢救的意义何在?父母听不到你的呼唤,看不见你的焦灼,感知不到你的手温。更不会看你一眼,不会给你说句话,不会摸摸你的手臂。只是躺着,靠机器维持着呼吸,维持着心跳,维持着进出,或烦躁,或麻木。而你也清楚,躺在床上的这个人,已经不再是自己的父母。
有一天,我也会老去,那时候允许我自然离开吧!
孩子,别再折腾我了。人生的舞台终有谢幕的时候,我们的缘份也终有到头的时刻,请别留恋我空空的躯体,容我转身就离开。
放手吧,孩子!目送我走,如同我去旅行,一次久久的远远的旅行。我不在的日子里,偶尔会想起我,这就不枉我们母子一场。
记得有一次,你说到时候要在我的坟墓周边亲手种满花儿,我听到后感动了许久。
关于死,我从不避讳,包括对孩子。
知死明生。第一次,为了避免孩子对死亡产生恐惧,我把死亡描绘地过于美好,致使孩子也想去另一个世界看看。后来我就如实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希望他能明白生命的珍贵。
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但在差不多的长度里,生命的质量尤为重要。离开了质量,一味地追求长度有何意义?
…………end
赞赏
长按后天的白癜风遗传吗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jc/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