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62338.html

年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系列宣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m)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斑)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中居首位。脑膜炎奈瑟菌属革兰阴性菌,人是唯一的天然宿主。根据表面抗原可分为A、B、C、X、Y、Z、E等12个血清群,其中A、B、C群脑膜炎奈瑟菌最常见,占90%以上。流脑不同血清群荚膜多糖抗原为特异性抗原,产生各自特异性杀菌抗体,没有交叉保护性。非特异性抗体的保护性是不确定的。脑膜炎奈瑟菌对外界抵抗力弱,对消毒剂敏感。不耐热,高温及干燥环境易死亡。

传染源

带菌者和患病者是流脑的传染源。流脑潜伏期为1~10天,一般为2~3天。患者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均有传染性,多不超过发病后10天。

传播途径

经空气飞沫传播,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的危险性较高。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高,易感人群感染后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仅1%出现典型临床表现。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隐性感染获得的抗体水平较低且不持久,仅能免于发病,不能防止再次感染。发病获得的免疫较稳固,第二次患病罕见。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皮肤出现瘀点(斑)等。本病可出现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等并发症。可出现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脑神经损害而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耳聋及失明等,也可出现肢体瘫痪、癫痫和精神障碍等后遗症,主要由脑及周围组织粘连所致;因缺血、坏死可引起皮肤、肢体及指趾的永久性损伤。预防流脑的主要手段是接种抗相应菌群的脑膜炎球菌疫苗。目前国内可选的有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和ACYW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等。接种含相应菌群成分的脑膜炎球菌疫苗只能预防相应菌群的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脑,如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只能预防A群流脑。对密切接触者及早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性服药,连服3天。其他措施包括疫点消毒处理和个人防护,做好托幼机构、学校、工地等集体单位或商场、影院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保证空气流通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by/94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