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病区完成1例脊髓电刺激术(SCS)治疗意识障碍患者手术。术后开机程控1月后,患者意识水平较术前明显提高,可对呼唤应答。此病例为神经外科完成的第4例促醒手术。

图1、术前PET-CT及诱发电位脑电图进行评估

患者老年男性,55岁,既往体健,颅脑外伤后昏迷5月余。颅脑外伤后即行左侧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右侧行血肿清除术;3月前行左侧颅骨修补术;1月前因脑积水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期间行康复治疗,意识无明显提高。入院查体,患者呈慢性意识障碍状态,GCS评分9分(E2V2M5),CRS-R评10分(),MCS状态。

入院后,徐淑军主任医师,李超副主任医师,杨宁、陈思、吴倩倩主治医师等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患者脑积水后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入院后2次腰穿确认患者脑压正常,排除脑积水所致意识障碍;脑电图检查、体感诱发电位及脑干诱发电位明确患者大部分脑组织具有正常脑电活动;fMRI明确患者皮层及丘脑间纤维联络功能正常;PET-CT明确患者除外伤部位外大部分脑组织具有正常代谢;5次CRS-R评分均提示患者处于微小意识状态(MCS)。依据《慢性意识障碍的神经调控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患者具备手术指征,于我科行颈部脊髓电刺激器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1周开机。

图2、术中颈后小切口植入电极

开机后,患者即刻对电刺激出现反应,有自主睁眼及肢体自主活动,关闭刺激器后反应消失。设置不同参数,对患者进行日间刺激,夜晚停止,并对不同频率刺激下的患者行实时脑电监测,寻找脑电活动最强烈的合适频率。开机1周后,患者不自主动作及睁眼次数增多,医院继续行康复治疗。开机1月后,患者对家属呼唤其姓名出现应答,意识状态提高明显。

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俗称“植物人”,但并不是真正的植物状态。部分“植物人”患者存在部分意识,但尚未达到觉醒程度,临床上称之为“微小意识状态”。我们的工作是从“植物人”患者中,将“微小意识状态”患者挑选出来,通过外科手术,促进其觉醒。部分患者通过脑深部电刺激器植入术(DBS)或颈部脊髓电刺激器植入术(SCS),能够脱离微小意识状态觉醒,与外界进行交流。

图3、术后X线检查刺激器及电极位置良好

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术前评估非常重要,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评估患者能否从手术中获益。徐淑军主任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意识障碍与促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意识障碍的评估和治疗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团队从术前评估、手术治疗及术后程控各方面都具有专业人员负责相应流程,使整个治疗流程顺畅高效。

如有意识障碍患者家属就诊,可于周三上午医院神经外科徐淑军主任门诊就诊,或电话咨询杨宁医生,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zz/11934.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