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的身边。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3-6周岁幼儿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吧!

1

流行性感冒

病症:从感染病毒到发生症状,潜伏期数小时到2天。绝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先是出现发冷、寒颤等症状,随后发烧,体温升高至摄氏39℃以上,持续3-5天,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

治疗:在治疗上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例如初起流鼻涕、打喷嚏症状较重时,可以吃些治感冒的药;咳嗽、咳痰等症状较重时,可选用祛痰和止咳药物;出现高烧,可吃些退热药,必要时住院治疗。

居家护理:注意多补充水分、多休息;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发病前期以清淡为主,通常可在一周内痊愈。若发现宝宝高热持续不退或热退后体温又上升,同时出现咳嗽、喘息、面色发白或青紫时,有并发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可能,要立即就医。

2

水痘

病因与病症:水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6个月以上的孩子容易被感染。水痘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

当孩子接触到会引起水痘的病毒后,从出疹到疹子变成小水疱需要10~24小时,同时还伴有轻度发热等症状。水痘隔离期21天。

护理工作:

1.禁止孩子抓挠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2.对水痘患儿接触过的生活用品和玩具要及时、彻底地消毒。3.严禁服用任何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以免发生危险。

4.定时开窗透风有助于杀灭空气中的病毒,但要注意避免孩子着凉。

预防工作:

1.若未患过水痘,不要接触水痘患者。

2.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3

流行性腮腺炎

病症:又称“痄腮”,以春季为发病高峰。发热(有时可不明显),腮腺部肿痛,一般先见于一侧,大多在1-2天后对侧也肿大,部分患儿仅有颌下腺肿而无肋腺肿者。多数一周内可痊愈,而且获得终身免疫。

治疗:无并发症的宝宝无需就医,只需在家中隔离护理,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若发现宝宝高热不退、呕吐频繁、头痛、精神痿糜、嗜睡,要警惕并发脑膜脑炎,医院诊治。

居家护理:宜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不要给宝宝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可加重疼痛。用冷毛巾挤干水后轻轻地贴在肿胀的部位袋,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4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症状: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特点:

1.传染性强:诺如病毒可以通过身体接触、水源、食物、呼吸等途径传播。

2.群发性强:多为集体发病,幼儿园这样的人群密集场所尤其容易群发。

3.儿童易感染:学龄前儿童尤其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在我国5岁以下的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高达15%。

4.无特效药或疫苗:目前还未出现针对诺如病毒的特效药或疫苗。

5.自限性强:诺如病毒有明显的自限性,即两三天后会自己好转,家长不必太过恐慌。

预防方法:

1.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勤洗手,认真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对食品充分加热,对餐具进行消毒;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尽量减少到外就餐。

3.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4.流行季节,尽量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场所活动,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6.如果家中有诺如病毒感染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注意休息,多喝水,并适当隔离;家人在处理呕吐物要戴上口罩,并及时使用含氯剂液消毒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预防病从口入。

5

荨麻疹

病因与病症: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是春季孩子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护理工作: 

1.患病后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凉风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2.不要吃刺激性过强的食物,如辣椒、生蒜等。

3.对瘙痒的部位进行冷敷,可以缓解症状。

4.尽量不要用手去挠,以免发生感染。

预防工作:

1.荨麻疹由过敏引起,因此要让孩子远离过敏原。

2.如果荨麻疹有固定的发病形式,那可能是某种生活习惯导致的,可以尝试改变幼儿的日常生活规律并找出原因。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症:简称“流脑”。具有较强的传染性,6岁以下患病率尤高。流脑季节性明显,3-4月是发病高潮。潜伏期多为2-3天,最长可达1周。其特点是起病急,突然发热,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瘀点及抽搐、颈部僵硬等异常症状。严重的可在数天内死亡,或留下脑性瘫痪、脑积水等后遗症。3岁以下婴幼儿除发热、呕吐以外,常常拒食,并伴有腹泻、睡眠不安、尖声喊叫,容易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类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当敏感。经过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可在1周后逐渐痊愈。

居家护理:饮食宜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服用磺胺药物的宝宝要多饮水;保证房内空气新鲜。

7

哮喘

病因与病症: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气流阻塞。

哮喘的病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遗传因素与外界刺激因素。

护理工作:

1.尽可能避免接触引起哮喘发作的刺激物。2.要在夜间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3.谨遵医嘱服药,不要私自给孩子更换药品或调整剂量。

4.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预防工作: 

1.让孩子远离过敏原,如花粉、尘埃、烟雾、某些宠物或食物等,尽量减少哮喘的发作。 

2.如果孩子有过敏史或家里人有过敏史,在春季更要特别留意,出医院检查。

3.防止孩子有过大的情绪波动,因为这也是哮喘的诱因之一。

4.避免孩子运动过度或过度劳累,减少哮喘发病的几率。

5.注意天气变化,预防其他呼吸道疾病。

8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的发病对象是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平均为3~5天,最短可为2天,最长可至10天。

病症:

1.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C之间,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容易混淆。

2.发病1~2天后,孩子的手上、脚上、臀部和口腔内颊部、舌、口唇内侧等处会逐渐出现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发展为疱疹,溃破后形成溃疡,造成剧烈的疼痛。因此,不少孩子患病后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安。

3.绝大多数患儿的疱疹在3~4天后,可自行消退,不留痂,也不脱屑而痊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4.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护理工作:

1.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如果发热未退,要让患儿多喝热水。

2.选择柔软的衣服、被褥,及时清洁保持卫生。

3.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因瘙痒、疼痛难忍而抓破皮疹。

4.保持口腔清洁,多漱口。必要时可以为患儿准备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

5.若臀部有皮疹,要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

预防工作:

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做好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洁工作。室内勤通风换气、洗晒衣物;避免带孩子去大量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3.每天对幼儿用品及时消毒。对于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

4.加强幼儿免疫力。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晒太阳;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

9

春季防病通用建议

1.适时增减衣服。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古训,气温刚刚回升时,不要急于给孩子减衣,气温骤降时,要及时添衣。   

2.注意卫生。要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要勤晒被褥和换衣裳,尽量不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告场所。

3.合理膳食。日常膳食中,除吃适量鱼、肉、鸡、蛋外,应多吃些乳、豆制品、蔬菜和水果。要科学地为孩子添加辅食。

4.充足睡眠。保证孩子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孩子生长发育,又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   

5.加强室外活动。让孩子到室外活动,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同时阳光的照射能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

6.计划免疫。要按计划对孩子及时进行预防接种。

7.家长在家及时为幼儿做好自查工作,发现不适,请及时就医。

编辑

杨丽君初审

倪玲燕终审

陈穗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zl/118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