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3岁8月主诉:行走无力、运动耐力差1年。查体:体重11kg,身高98cm,近端肌力IV级,远端肌力V级。实验室检查:AST.5U/L(0~40U/L)CKU/L(25~U/L)CK-MBU/L(0~30U/L)

诊断及点评诊断: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MD)MRI异常表现单纯型:中央脑白质区髓鞘化延迟或髓鞘形成不良,侧脑室旁病变为著,双侧对称分布,桥脑及小脑轻度发育不良。福山型:多小脑回畸形,多发生于额叶;鹅卵石样光滑脑,大部分发生于颞枕叶;小脑脑叶发育不良和皮质下囊肿。肌-眼-脑型:弥漫性大脑皮质异常,包括皮层增厚、脑沟减少和变浅;灰白质交界不规则,髓鞘化从皮层下开始;桥脑小脑发育不良,小脑皮质下囊肿,胼胝体发育不良等。Walker-Warburg型:皮层明显增厚,仅有几个浅小的脑沟;小眼、脑积水、胼胝体发育不良和重度髓鞘化延迟。本病例脑MRI表现为双侧脑室旁对称性白质异常信号,桥脑轻度发育不良,肌酶明显升高,肌肉活检提示为CMD。影像学上有对称性脑白质异常表现伴有脑干发育不良时,高度提示CMD可能,需结合患儿肌张力及实验室肌酶测定确定诊断。

简介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是指出生时或出生后数月内即出现的肌力和肌张力低下和关节挛缩。肌活检病理可见典型的肌营养不良改变。本病年由日本学者福山首先提出,但因缺乏完整的病理资料,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目前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类型已经得到国际公认。

临床表现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从新生儿开始发病,表现为脊柱后突,肌张力下降,常伴发髋关节脱位,近端关节挛缩,斜颈,而远端关节表现出惊人的松弛,弹性过度增高。然而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远端关节过度松弛也可以不存在,同时这种关节挛缩是可以进行性发生、发展,最终影响到以前表现为松弛的踝、腕及手指。病人最大的运动能力变异很大,有些患者可以自由活动,而另一些从未能独立行走。后期病人运动功能受限的原因大多与关节挛缩有关,病人可因关节挛缩而失去已具有的行走能力。UCMD病人特征性的面容为:下眼睑轻度下垂,圆脸,招风耳。典型的皮肤损害为滤泡性过度角化。

类型

1.福山型(Fukuyamatype)本型的主要特点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伴广泛的神经系统先天畸形,包括大脑、小脑的脑回增多、增宽,脑沟变浅,脑白质广泛营养不良。有时还伴有脑积水和视网膜变性。肌肉病理改变为肌纤维坏死、再生和肌间质增生,肌纤维merosin染色呈阳性表达。本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于9q31-33,编码蛋白为Fukutin。日本多见,多在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临床表现为肌力肌张力低下,抬头、端坐延迟,面肌受累明显,呼吸肌也可受累,仅少数患儿可独立行走,常有假肥大和关节挛缩,精神发育迟滞。血CK常增加10~60倍。多在2~23岁内死亡。

2.非福山型指除福山型以外的其它类型先天型肌营养不良。主要包括merosin缺乏症、Walker-Warberg综合征、肌-眼-脑病(muscle-eye-braindisease,MEBD)、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合并脊柱强直和Ullrich病。

(1)Merosin缺乏症merosin是位于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基底膜层粘连蛋白α(Lamininα)的同功体(isoform),它与肌膜上的营养不良糖蛋白α(dystroglycan-α)紧密结合,后者又通过营养不良糖蛋白β与肌浆内的细胞骨架蛋白dystrophin结合形成紧密连接的复合体(见图34-3-1)。Merosin缺乏可造成细胞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的连接破坏,导致肌纤维变性、坏死。本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欧美多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在6q22-23。肌肉病理改变同福山型,但meros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患儿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表现为肌力、肌张力低下,关节挛缩,面肌和呼吸肌受累,无眼部症状。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精神发育迟滞。颅脑CT可见广泛的白质低密度,脑MRI示白质内异常信号,脑皮质改变很轻,此点与福山型不同。

(2)肌-眼-脑病由芬兰学者Santavouri首先报告,故又称Santavouri病。主要特点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伴视网膜变性、视神经萎缩、巨脑回、多小脑回(polymicrogyria)、脑积水、透明隔和胼胝体发育不全或缺损。本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与福山型不同,位于1p32-34,肌肉活检merosin染色阳性。临床表现与福山型比较,眼部症状明显。

(3)Walker-Warburg综合征本型特点为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伴无脑回畸形或称滑脑症(lissencephaly)、小脑和视网膜异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不清,但已排除9q31-33位点。肌肉meros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患儿多在9个月内死亡。

(4)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合并脊柱强直综合征本型由Dubowitz首先报告,主要特点为肌张力低下,颈肌和呼吸肌受累明显,儿童期即出现呼吸困难,肌萎缩显著而肌力下降相对较轻微,脊柱肌明显挛缩,引起脊柱侧弯和屈曲性强直,四肢关节也有不同程度挛缩。智力和心功能正常。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定位于1p35-36。肌肉meros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

(5)Ullrich病又称先天性无张力性硬化性肌营养不良症(congenitalatonic-scleroticmuscledystrophy),由Ullrich于年首先报告。主要临床特点为自幼肢体无张力,肢体细长,躯干肌挛缩,脊柱侧突,四肢近端关节挛缩,远端关节过度伸展,腱反射正常,脑神经支配肌受累较轻。本病进展极其缓慢,几乎不影响寿命。血CK正常,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可见肌纤维大小不等,肌间质增生,偶见肌纤维坏死伴吞噬反应。最新的研究显示(Higuchi等,),本病有胶原Ⅵ蛋白缺乏,COLⅥα2基因14号外显子有20bp缺失,后者引起“移框”(frameshift),使终止码提前出现,产生一个切断的胶原Ⅵα2链。根据上述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本病应该属于胶原病范畴,肌肉的改变可能为继发。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生治疗白癜风好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by/74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