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用药,是准妈妈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药物可以通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儿,也可以通过母体发生变化而间接影响胎儿。我们需要对其有一次全面的认知。

◆◆◆◆◆

原则一:如果需要药物治疗,不能因怀孕而放弃

有的孕妇患感冒、腹泻时,自认为孕期不能吃药便拒绝吃药。实际上,病后不服药,会使小病酿成大病,反而不利于优生。因恐惧药物,该服的药不服,常致使妊娠并发症和其他病症得不到及时治疗,从而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阿根廷女摄影师苏菲用自拍照记录产下宝宝前后)

许多药物确实存在致畸风险。但是我们必须要要澄清的是,这个风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在所有已统计的发生畸形胎儿事件中,包括了众多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但在所有因素中占比最高的是“原因不明”(50~60%),而药物因素占比多少呢?1%不到。

所以该吃药时还是得吃。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对孕产妇的影响。当然这是不是意味着用药没什么好担心的呢?并不是这样!

◆◆◆◆◆

原则二:没有必要,尽量避免一切药物

这其中也包括安胎药,如果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使用(中药也不行,中药的风险并不比西药小)。保胎药的前提最少也应该是有外力使得胎儿在腹中有不稳定倾向,或者是孕妇本身的身体状况不好可能会对胎儿有影响才要吃保胎药。

(摄影师Kathy记录下好友在家里水中分娩全过程)

而使用安胎药有可能引起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副作用,也可能使人血压降低,如果反应严重,还可能造成肺水肿或是心肌衰竭,虽然出现这些副作用症状的几率也是很低的,但不代表可以被忽视。

还有各种补药和保健品。目前认为,叶酸是孕期推荐之用额外补充的维生素,多数孕妇可能也需要补充铁剂,其余的补品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必要的。总的说来,就是在妈妈和宝宝都健康的情况下,没必要增高不确定的用药风险。

◆◆◆◆◆

我国孕妇用药分级

目前我国对孕妇的用药借用了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制定的标准,按药物的不同危害分级如下:

A级药物:对孕妇安全,对胚胎、胎儿无危害,如适量维生素A、U2、C、D、E等;

B级药物:对孕妇比较安全,对胎儿基本无危害,如青霉素、红霉素、地高辛、胰岛素等;

C级药物:仅在动物实验研究时证明对胎儿致畸或可杀死胚胎,未在人类研究证实,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确认利大于弊时方能应用,如庆大霉素、异丙嗪、异烟肼等;

D级药物:对胎儿危害有确切证据,除非孕妇用药后有绝对效果,否则不考虑应用,如硫酸链霉素(使胎儿第8对脑神经受损、听力减退等)、盐酸四环素(使胎儿发生腭裂、无脑儿等)等是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

X级药物:可使胎儿异常,在妊娠期间禁止使用,如甲氨蝶呤(可致胎儿唇裂、腭裂、无脑儿、脑积水、脑膜膨出等)、己烯雌酚(可致阴道腺病、阴道透明细胞癌)等。

出现紧急情况必须用药时,也应尽量选用确经临床多年验证无致畸作用的A、B级药物。

◆◆◆◆◆

各个时期风险系数不同

一般来说,在受精后1周内,受精卵还未来得及扎根在子宫内膜中,这时受药物影响的几率很小;在受精卵形成8~14天内,药物除了易致流产外,不会致畸胎儿;受孕后3~8周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各器官的胚芽正在分化,此时最容易受到药物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怀孕12周后,胎儿器官的分化已经基本完成,致畸的可能性也就减小了。

受精卵着床前期

此期的受精卵与母体组织尚未直接接触,还在输卵管腔或官腔的分泌液中,故着床前期孕妇用药对其影响不大,药物影响的必备条件是药物必须进入分泌液中一定数量才能起作用。但若药物毒性极强,会造成极早期流产。

受精卵着床后至12周左右

胚胎、胎儿各器官处于高度分化、迅速发育、不断形成的阶段,此时用药,其毒性能干扰胚胎、胎儿组织细胞的正常分化,任何部位的细胞受到药物毒性的影响,均可能造成某一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发生畸形。可见妊娠12周内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

妊娠4个月以后

胎儿各器官已形成,药物导致胎儿畸形的可能性下降,已不再能够造成大范围的畸形,但对有些尚未分化完全的器官,如生殖系统仍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神经系统因在整个妊娠期间持续分化发育,故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以一直存在。

◆◆◆◆◆

这些药物可以吃

孕期中合并一些常见病,如感冒、腹泻、尿路感染等,可用一些常用药。按常规剂量、常用疗程及常见方法,一般对胎儿影响不大。 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可使用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或头孢拉定等。  尿路感染,除多饮水外,可服用头孢类及阿莫西林等药物。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氟哌酸、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否则会影响胎儿骨骼。 

腹泻等胃肠炎,可口服黄连素、蒙脱石散、复合维生素B等。

就医全流程,趣医全搞定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by/19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