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原因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1/5920693.html

7月已至,荔枝正当时。

刚刚过去的6月,对印度的孩子们并不友好,截止6月末,已经有余名儿童,死于脑炎,疑因空腹吃荔枝!

这些孩子们,来自印度最贫困的地方,他们大多是在夜间突发病症,诱发脑炎的主因就是过量食用荔枝。

他们过量食用荔枝后,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进而引发代谢障碍、昏迷甚至器官衰竭,即所谓的「荔枝病」。

由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全部依靠葡萄糖供能,且脑组织储存的葡萄糖非常有限,长时间的低血糖昏迷将对脑细胞造成严重的不可逆伤害,导致痴呆甚至死亡。

甜甜的荔枝怎么就引发低血糖了呢?

关于荔枝致人死亡的新闻,一直屡见不鲜,「荔枝病」也由此而来。

这个「荔枝病」到底是咋回事呢?

当一个人空腹、大量吃荔枝,特别是孩子,会因为低血糖,而造成身体不适,甚至引发死亡。

可是齁甜的荔枝,咋就能让人低血糖了呢?

一开始人们的解释是这样的:超级甜的荔枝,含有大量的果糖,人体大量摄入之后,调节血糖的胰岛素继而大量分泌,去分解血糖,但是因为荔枝的糖太多了,会让胰岛素分泌过量。

胰岛素说:啊,我有点刹不住车了,一下子干掉了太多的血糖。

于是血液中的血糖被大量分解,反而造成身体的血糖失衡,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出汗、四肢发冷、发力、涉水,甚至发生抽搐、休克等,甚至死亡。

但是这样的说法,也有很多疑点,很多食物都含有大量果糖啊,如蜂蜜,果汁,葡萄,波罗蜜等,甜甜的食物那么多,为啥只有荔枝把人甜倒了?

直到年《柳叶刀》杂志上,科学家告诉我们最新的发现:荔枝中存在着两种特有的毒素:次甘氨酸A(Hypoglycin-A)和α-亚甲环丙基甘胺酸(α-(Methylenecyclopropyl)glycine,MCPG),这两种毒素会影响人体的糖代谢,进而造成低血糖,是导致荔枝病的元凶!这就解释了为啥只有荔枝让人低血糖,而其他水果不会。

为啥荔枝病,基本都是孩子致命呢?

营养学家范志红是这样分析的: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之所以发现果园产地的小孩子容易受害,是因为几个原因。

首先,孩子年幼不懂得控制食量,一次贪吃就容易吃多。

其次,孩子的代谢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到位,比成年人对毒素的抵抗力差。

第三,这些孩子都出自贫困家庭,本身营养状况差,身体比较弱,肌肉薄弱。

第四,孩子家长教育水平比较低,养育孩子也粗放,所以孩子吃了荔枝不吃饭,他们也听之任之,并不在意。甚至发现孩子有点不舒服,也没有及时就医的意识。

第五,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生水平也有限,应对不及时,甚至连大量葡萄糖浆都不能及时提供。

孩子们本以为可以尝尝鲜,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印度媒体称这些「最小的棺材最沉重。」在医疗条件极其恶劣的当地,无知与贫困令人扼腕叹息……

那么,小孩子还可以吃荔枝吗?

当然可以,无论大人小孩,都要注意:

1.不要空腹

2.不要大量

3.饭前、饭后吃比较安全

4.小孩子一天不要超过10颗,少量多次最好。

5.3岁以下的小孩子最好不吃

6.没有完全成熟的荔枝不要吃

低血糖比高血糖危害更大

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更严重。比起荔枝,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造成低血糖,有句话说的好:「高血糖的危险是以年计的,低血糖的危险是以秒计的」。

低血糖发生的特别快,如果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

低血糖的症状有哪些?

常常有人因为不吃早点而在地铁上晕倒,因为空腹洗澡,体力消耗过大出现晕厥,还有人减肥一天只吃一个苹果,而在路上倒下,要么就是在健身房运动过度而体力不支……这些都是因为血液中的血糖过低,给人的能量不足导致的。具体还有这些表现:

1.出虚汗,早期仅有手心或额头出汗,严重者可表现为全身大汗淋漓

2.眩晕,饥饿,视物模糊,眼冒金星

3.乏力,尤其是双腿软弱无力,走路不稳

4.心跳加快、心慌、双手颤抖

5.手足、嘴唇麻木或刺痛

6.说话含糊不清,心情焦虑,容易发怒

7.头晕或头痛,精力不集中

8.行为怪异,性格改变,如烦躁、哭喊、易怒,富有攻击性,会作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动作,有时被误认为是精神病

控制好身体里的糖,让它成为守护你的能量

同事小P,就是个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妹子,虽然不至于晕厥,但是一旦开始血糖降低,根本不能干别的,鸡撕猫挠地只想着吃东西,平时很有耐心的她,也会变得暴跳如雷。唯有大吃一顿,才可以彻底抚平所有……殊不知,极饥极饱都会伤到脾胃。

另一个同事小Q,尝试饥饿减肥,每天吃的特别少,心里变得空落落的,对高糖的食物变得格外渴望,忍不住的时候,会报复性的吃很多甜食,血糖过山车一般的上上下下,情绪变得特别不稳定……

无论你是不是在减肥,都需要一个稳定的血糖,让自己的状态稳定,别让忽高忽低的血糖,成为你健康的绊脚石。

怎样维持血糖的平稳呢?

吃低GI的食物

所谓GI,即GlycemicIndex,就是营养学上所说的「升糖指数」,即摄取的食物在体内转换成「糖」的比例。GI值越高,血糖上升的越快,GI值越低,血糖上升的越慢,食物的能量,是持续缓慢的被身体吸收,让身体维持着稳定的血糖。低GI的食物不仅可以稳定血糖,还可以减肥。

怎么吃?第一口,先吃菜!

一顿饭不可能只吃低GI的蔬菜食物啊,当然是要搭配吃,只是吃饭的顺序需要调整一下,就可以让你血糖更加稳定,也就是更加抗饿。

1.先吃蔬菜

2.再喝点汤(如果有的话)

3.吃点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肉类,坚果,豆制品等。

4.吃碳水化合物

用蔬菜和汤,增加饱腹感,蛋白质保证营养,同时也有增强饱腹感的效果,最后再吃主食,就不会吃太多!

而且因为有低GI的食物打底,也不会饿的那么快。主食也可以GI更低一些,糙米杂粮,胜过精米白面,而且营养元素也更多。

3.清一清胃火

如果你和别人吃的东西一毛一样,却总是比别人饿的更快,则可能是胃热,胃里一把火,熊熊燃烧,烧的食物很快就被消耗了。因而会出现和低血糖一样的问题,因为食物供给的能量都消耗光了。

找到控制食欲的开关——内庭穴。内庭穴是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因此内庭穴清胃火的效果很好,能够将胃里过盛的火气降下来,胃火得降,食物的消化速度没有那么快了,也就不容易饿了。

如果你三餐常常不能按点吃,早上没空,晚上加班,下午小饿,都可以吃一些藕粉来充饥补气血。

胃火大的人,通常胃强脾弱。藕粉健脾胃,清胃热,脾虚的人,脾怕寒,胃火大的人,又要清热。一个要温,一个要凉,用藕粉冲成糊糊再好不过。熟的藕粉,甘温,入脾胃经,既能温脾,又能清热。

藕粉虽然是淀粉,但是升糖指数很低,属于低GI的食物,吃下去很抗饿,如果晚饭没有的吃,一碗藕粉,一点耐心,也可以度过。

藕粉平补气血,气血便是能量,能量足了,人即使吃的东西少,也不会觉得饿。

点击进入下方小程序:稳定的血糖,带给我稳定的状态

稳定的血糖,稳定的能量,带给我们稳定的情绪,稳定的状态,渐渐磨练出淡定的心态,带着这样的状态,做什么都会更加顺利,那种平淡中回味出的快乐,没有过山车的动荡刺激,却持续给人滋养。

儿科泰斗刘弼臣教授-新中国中医儿科奠基人,北京医院儿科研究室主任、教授,著名中医儿科专家、儿科教育家、研究生导师。国务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教委确定的全国9位中医终身教授之一。中医儿科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理事长,全国中医儿科科研成果评审会主任,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内誉为“东方小儿王”、“中医儿科之父”;亚太地区尊为“一代宗师”、“世界名医”;美国柯尔比科技情报中心,医学部授予为数极少的“国际著名替代医学专家”证书,ABI评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名人之一”。擅长治疗:小儿高热、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哮喘、小儿厌食症、紫癜、肾炎、肾病、癫痫、脑积水、川畸病、情感交叉磨擦症、脑功能轻微障碍症等疑难病证,尤其对小儿重症肌无力、病毒性心肌炎、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显著。

“弼臣儿医”“弼臣堂”“弼臣儿护”“弼臣产康”“小郎中学堂”“弼臣优选”隶属北京弼臣儿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系新中国中医儿科奠基人,中国九大终身教授之一,少阳学说及儿科调肺学派创始人,唯一业内公认的儿科泰斗-东方小儿王刘弼臣教授嫡传品牌,由刘文博、刘路遥等团队运维,以刘氏(臣字门)中医儿科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技术为核心,匹配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技术,通过直播、遥诊、教学、交流、分享等互动方式,达到为全国的家长群体提供伴随终身的“传播真学术,康养治未病,保健成习惯,养生从小抓”的中医保健知识传播、教学等公益性综合服务平台。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by/104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