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I真题练习

昭昭医考服务

每日一练I真题练习

昭昭医考服务

1、患儿,4岁,既往接种卡介苗,做“OT”试验1:,以下哪项结果不是接种卡介苗后的反应

A、硬结直径多为5~9mm

B、硬结质地较软

C、硬结边缘不整

D、试验阳性持续时间较短

E、阳性反应变化少,无减弱倾向,持续终身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E

本题选E。卡介苗接种后,硬结直径多为5~9mm;硬结颜色浅红;硬结质地较软,边缘不整;阳性反应持续时间较短,2~3天即消失;阳性反应的变化有较明显的逐年减弱倾向,一般于3~5年内逐渐消失。自然感染后,硬结直径多为10~15mm;硬结颜色深红;硬结质地较硬,边缘清楚;阳性反应持续时间较长,可达7~10天以上;阳性反应的变化是短时间内反应无减弱倾向,可持续若干年,甚至终身。

2、患儿,4岁。其母系浸润性肺结核,该患儿近半个月低热,咳嗽,疑为结核病,做OT试验:1:,其硬结直径为21mm,结果为

A、“-”

B、“+”

C、“++”

D、“+++”

E、“++++”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D

结核菌素试验: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疱、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反应(++++)。

3、男孩,7岁。因其父母正患活动性肺结核,故来体检,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做OT试验,其浓度应从何开始

A、1:

B、1:

C、1:0

D、1:

E、1:00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D

常用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一般用1:稀释液0.1mlPPD(每0.1ml含5个结核菌素单位)注入左前臂掌侧面中下1/3交接处皮内,使之形成直径6~10mm皮丘,48~72小时观测结果,以局部硬结的毫米数表示,取横径、纵径者的平均直径判断反映其强度。

4、男孩,8岁,因父亲患结核病住院要求检查。无任何不适主诉。PPD试验结果为红晕10mm,72小时后反应消失。根据实验结果应考虑

A、已感染结核病

B、反应结果与接种卡介苗有关

C、应复种卡介苗

D、应口服异烟肼预防治疗

E、有活动性肺结核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B

PPD实验结果是看硬结直径大小而不是红晕大小,正常接种卡介苗以后,PPD试验硬结直径一般是5~9mm阳性反应持续2~3天即消失,而自然感染结核菌以后PPD试验硬结直径10~15mm,阳性反应持续时间较长,可达7~10天以上。所以本题答案应选B而非A。

5、2岁月患儿,持续发热半月余,烦躁、易怒,日渐加重伴嗜睡,抽搐2次,脑脊液检查结果:外观微混,细胞数×/L,多核22%,单核78%。生化:蛋白92g/L,氯化物95mmol/L,糖1.8mmol/L。根据病史及脑脊液结果,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核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感染中毒性脑病

D、真菌性脑膜炎

E、病毒性脑膜炎

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A

感染中毒性脑病及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异常,可排除;化脓性脑膜炎一般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明显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该患儿有结核中毒症状,且病初有性格改变,脑脊液细胞以单核为主,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的变化,故选择A。

6、患儿,4岁。发热,呕吐半月,间断抽搐5天,颈强(+),克氏征阴性,脑脊液白细胞×/L淋巴:80%。中性20%,糖1.2mmol/L。氯化物95mmol/L,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应选

A、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

B、异烟肼+利福平+强地松

C、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强地松

D、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

E、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强的松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E

结核性脑膜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炎性反应,有抗纤维组织形成的作用;能减轻动脉内膜炎,从而迅速减轻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征;能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防止椎管的阻塞。为抗结核药物的有效辅助治疗。一般早期应用效果较好。可选用强的松每日1~2mg/kg口服一个月后逐渐减量,疗程8周。A项中没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所以应该选E。

7、患儿,15个月。哭闹,烦躁半个月,时有喷射性呕吐,体检:体温37.8℃,心肺正常,前囟隆起,克氏征阴性,膝腱反射亢进,脑脊液:白细胞×/L,中性35%。淋巴65%,糖1.5mmol/L,氯化物93mmol/L,OT试验1:阴性。胸部X线两肺散在点状阴影,最可能的诊断

A、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脑膜炎

B、病毒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

C、病毒性肺炎+结核性脑膜炎

D、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

E、粟粒性肺结核+化脓性脑膜炎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D

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起病多急骤,婴幼儿多突然高热,呈稽留热或驰张热,部分病例体温可不太高,呈规则或不规则发热,常持续数周或数月,多伴有寒颤、食欲不振,咳嗽、面色苍白,气促等。婴儿主要表现为前囟饱满或膨隆,时有喷射性呕吐,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若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昏迷状态,可有惊厥发作。此期常出现颅神经受累病状,最常见为面神经、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的瘫痪,多为单侧受累,表现为鼻唇沟消失、眼睑下垂、眼外斜、复视及瞳孔散大,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炎,视乳突水肿,脉络膜可偶见结核节结。脑脊液检查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综上所述即可诊断为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

8、女婴,1岁。低热10余日,喜哭易怒,嗜睡,有时便秘。体检:前囟膨隆,心肺正常,肝肋下1.5cm,颈软,克氏征阴性,腹壁反射减弱。脑脊液外观毛玻璃样,蛋白(++),细胞数×/L,糖2.4mmol/L,氯化物mmol/L,诊断为

A、结核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中毒性脑病

D、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E、病毒性脑膜炎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A

压力

(kPa)

常规分析

生化分析

其他

外观

Pandy试验

白细胞

(×/L)

蛋白

(g/L)

(mmol/L)

氯化物

(mmol/L)

正常

0.69-1.96

新生儿0.29-0.78

清亮透明

-----

0-1O

婴儿

0-20

0.2-O.4

新生儿

0.2-l.2

2.8-4.5

婴儿3.9-5.0

-

婴儿-

化脓性脑膜炎

不同程度增高

米汤样混浊

+~+++

数百-数千,多核为主

增高或明显增高

明显降低

多数降低

涂片Gram染色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结核性脑膜炎

不同程度增高

微浑,毛玻璃样

+~+++

数十-数百,淋巴为主

增高或明显增高

明显降低

多数降低

薄膜涂片抗酸染色及培养可发现抗酸杆菌

病毒性脑膜炎

不同程度增高

清亮,个别微浊

-~+

正常-数百,淋巴为主

正常或轻度增高

正常

正常

特异性抗体阳性,病毒培养可阳性

隐球菌性脑膜炎

高或很高

微浑,毛玻璃样

+~+++

数十-数百,淋巴为主

增高或明显增高

明显降低

多数降低

涂片墨汁染色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9、患儿,2岁。百日咳后持续发热半月余,体温在38℃左右。易倦纳差,消瘦,近1周头痛,烦躁,时有呕吐。体检: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肋下1.0cm,颈强(±);脑脊液:外观清,蛋白(+)。细胞数:80×/L,糖:2.4mmol/L,氯化物mmol/L,诊断为

A、百日咳合并脑炎

B、中毒性脑病

C、结核性脑膜炎

D、病毒性脑膜炎

E、化脓性脑膜炎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C

压力

(kPa)

常规分析

生化分析

其他

外观

Pandy试验

白细胞

(/L)

蛋白

(g/L)

(mmol/L)

氯化物

(mmol/L)

正常

0.69~1.96

新生儿0.29~0.78

清亮透明

-

0~1O

婴儿0~20

0.2~O.4

新生儿

0.2~1.2

2.8~4.5

婴儿3.9~5.0

婴儿~

化脓性脑膜炎

不同程度增高

米汤样混浊

+~+++

数百~数千,多核为主

增高或明显增高

明显降低

多数降低

涂片Gram染色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结核性脑膜炎

不同程度增高

微浑,毛玻璃样

+~+++

数十~数百,淋巴为主

增高或明显增高

明显降低

多数降低

薄膜涂片抗酸染色及培养可发现抗酸杆菌

病毒性脑膜炎

不同程度增高

清亮,个别微浊

~+

正常~数百,淋巴为主

正常或轻度增高

正常

正常

特异性抗体阳性,病毒培养可阳性

隐球菌性脑膜炎

高或很高

微浑,毛玻璃样

+~+++

数十~数百,淋巴为主

增高或明显增高

明显降低

多数降低

涂片墨汁染色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10、男性,3岁,诊断全身性粟粒型结核病,治疗一段时候,出现颅内压增高,喷射性呕吐,根据病理变化最可能的原因的是

A、损伤脑神经

B、脑实质病斑

C、脑积水及室管膜炎

D、栓塞性动脉内膜炎

E、脊髓病变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C

室管膜及脉络丛受累,出现脑室膜炎。如室管膜或脉络丛结合病变是一侧或双侧室间孔粘连狭窄,可出现一侧或双侧脑室扩张。脑底部渗出物机化、粘连、堵塞使脑脊液循环受阻可导致脑积水。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增高,出现相应症状。

11、2岁患儿,结核菌素1:硬结直径9mm,无临床症状,既往未接种卡介苗,下列哪项处理正确

A、定期复查结核菌素试验

B、定期拍胸部X线片

C、用异烟肼治疗3~5个月

D、应用异烟肼治疗6~9个月

E、应用异烟肼+利福平治疗9~12个月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D

药物预防性治疗的指征(1)与开放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不论年龄大小,亦不论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或阴性。(2)未接种卡介苗,而新近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的3岁以下婴幼儿。(3)未接种卡介苗,结核菌素试验由阴性转为阳性的小儿。(4)近期患过百日咳或麻疹等传染病的小儿,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5)需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小儿。药物预防性治疗的方法INH每日10mg/kg(≤mg/d),疗程6~9个月;或INH每日10mg/kg(≤mg/d)联合RFP每日10mg/kg(≤mg/d),疗程3个月。

12、4岁患儿,近3个月低热,乏力,OT试验1:(++),胸片显示:有肺门淋巴结增大,治疗首选

A、异烟肼

B、异烟肼+利福平

C、利福平+链霉素

D、链霉素+乙胺丁醇

E、利福甲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B

本题主要考察无症状的原发性肺结核的治疗:(一)无症状或症状不多的原发性肺结核①杀死病灶中结核菌;②防止血行播散。异烟肼配合利福平或乙胺丁醇,疗程9~12个月。(二)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或链霉素应用2~3个月后以异烟肼、利福平或乙胺丁醇维持。

13、5岁小儿,近1个月低热,乏力、消瘦,体检:颈部淋巴结肿大,肺无啰音,肝肋下1.5cm,结核菌素试验(+),胸片:右肺可见哑铃状阴影,诊断为

A、支气管肺炎

B、支气管淋巴结核

C、原发综合征

D、浸润性肺结核

E、颈部淋巴结核+支气管淋巴结核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C

考虑为C。近1个月低热。乏力、易怒且消瘦,右肺可见哑铃状阴影,提示为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

14、1岁男孩,阵发性痉挛性咳嗽20余日,出生时接种卡介苗,1:OT试验硬结直径20mm,胸片右肺门淋巴结增大,诊断为

A、百日咳

B、百日咳合并肺炎

C、支气管淋巴结核

D、原发综合征

E、支原体肺炎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C

支气管淋巴结核,当胸内淋巴结高度肿大时,可产生一系列压迫症状:压迫支气管分叉处者可出现类似百日咳样的痉挛性咳嗽————这是该疾病的典型特点。

15、6岁男孩。低热、盗汗及干咳2个月入院。体检:T38℃,消瘦,面色苍白,两肺呼吸音清,OT试验(++),中性粒细胞稍高,血培养(-),胸片示肺门淋巴结肿大,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败血症

B、肺不张

C、急性风湿热

D、大叶性肺炎

E、原发型肺结核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E

盗汗、低热、干咳、OT试验(++)为肺结核的典型表现,并且原发综合征是“双极”病变,一端为原发病灶,一端为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16、女孩,2.5岁。低热15天,伴盗汗、消瘦、轻咳7天。胸部X线透视呈“双极影”,诊断为原发综合征。不符合活动性肺结核的指标是

A、胸部x线片示渗出性改变

B、血沉增快,而无其他原因解释

C、结核菌素试验硬结直径≥15mm

D、有发热及其他结核中毒症状

E、胃液找到抗酸杆菌

按住此文本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

↓↓↓↓

E

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常有低热、咳嗽、消瘦、乏力、食欲差等结核中毒症状,以及血沉快,肺部检查有浸润或血性播散病灶,痰检查结核菌阳性,PPD试验中度阳性。胃液找到抗酸杆菌并不能说明结核活动期。故选E。

医师考试的时间安排

是这样的

↓↓

实践技能年06月10—06月23

笔试一试年08月20—08月21

笔试二试年11月13—11月14

21年医师课程已开课,昭昭团队老师,带您系统复习,高效备考。想要用最少的时间快速提分、通关?那就加入我们吧!助你高效、省时、省力通关

64

年医考倒计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zl/117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