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980.html
来源:远方青木(ID:YFqingmu)作者:一棵青木

汕头三个月大宝宝被活活闷死的惨案,震动了全国。

这个可爱的女宝宝,出生于年12月27日,到今天还没满4个月,小名好像叫可乐。

可乐的妈妈,为了能让自家宝宝培养成材,赢在起跑线,刚出月子就开始找各种育儿班。

她找到了一家名叫“芝士小馄饨育儿经”的公司,购买了睡眠引导服务,据说是美式育儿法,可以培育出独立自主的坚强宝宝。

这家公司用了很多玄乎的新词汇来包装自己,但核心意思就只有一个,宝宝如果哭了,不要管她,要克制住自己本能的母性,千万不要去抱孩子。

这样久而久之,宝宝就不哭了,能自己独立睡觉了,以后也会成为一个独立坚强自主的栋梁之材。

听起来好像没有任何问题,简直太有道理了。

前几天,可乐在睡觉时翻了个身,小脚卡在了婴儿车的护栏里。

宝宝撕心裂肺的大哭,向母亲求救。

可乐的母亲在门外急坏了,拼命在群里问负责答疑的老师是不是应该去把孩子抱起来。

但群里的人告诉她,不用管孩子,不会有事的,要克制自己的本能,心要狠一点,宝宝才能尽快解锁独立睡觉的能力。

然后,异常相信育儿机构的这位母亲,就在监控视频里,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活活闷死了,过程惨绝人寰。

这一幕,被整个群的妈妈都看到了。

啊啊孔子说,“弃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现在全世界都不强调孝道,老人很可怜,都在养老院,然后小孩子越来越嚣张,变小皇帝、皇太后了。而且一个家没有孝道承传,这个家铁定要败掉,所以家不吉祥。而很可贵,我们中国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子女要尽孝道。这在全世界没有这样立法的。从这些征兆可以看得出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只要不强调孝道,全人类没有前途。为什么?因为孝是爱的原点。人都不懂得爱人的话,他怎么可能人生会幸福?人类怎么可能会有未来?可是爱的原点又是孝,孝是根,德行的根本。百善孝为先,没有孝道,这个家就要败丧下来了。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就是敬老、爱老、尊老。从夏商周这个传统一直传了几千年,但是现在这一点做得不好。我们要了解,老人对家庭、对社会奉献了一生,不尊重老人叫忘恩负义。没有老人,哪有子孙?没有老人的努力,哪有现代的成就?再来,老人有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跟经验,所以尊重老人的人,就能承传这些宝贵的智慧跟经验。而且人老是修来的福报,他能修得长寿就值得我们尊重。所以人的福田分三种,都可以教给我们的孩子。恩田、敬田、悲田。我们感恩老人奉献一生,念他的恩。我们尊重老人,再承传他的智慧经验。一个人交的朋友都比他大很多岁甚至大一倍两倍,这样的人一定比同年龄的人成熟,大家可以仔细去观察。所以恭敬心得大福报,傲慢、轻慢老人折福非常大。我们常说,一个家庭就是一棵大树,爷爷奶奶是大树的根,父母是枝叶,孩子是果实。果农都是在根上施肥,在果子上打药!只有在根上施肥,果子才能有足够的营养。在果子上打药,才能防止果子长虫子。我们对老人要多关爱,对子女要多教育。一个人在孝养父母之时,自己的儿女也看在眼里,父母以身作则孝敬尊长,就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榜样。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行动,懂得孝的。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孝顺老人,那么孩子就会孝顺父母,一家人就能和和美美。中国人常讲,百善孝为先。孝是善良的第一步,一个人对父母保持感恩,学会去爱他们,在此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去爱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爱,那这个人也绝对不会对别人善良。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所有中国人修养品德的第一步,学会善良的第一步。孝是善的原点,是德行的根本,没有孝,这个家庭就离败落不远了。有事此心不乱,无事此心不空。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若安然,又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呢?心如莲花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身在红尘之中,事来则应,事过则无。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心态都平和、静定,如莲花一般洁净、淡雅,不为谁开不为谁落,如日月一般自在、光明,平等无碍。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静心,用豁达释放纠结的过去,用坦然迎接不可知的未来。让心静下来,你才能读懂自己、随缘安然。静心,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修炼。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学会适时的放弃。生活中,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可以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可以使你淡泊名利,过上宁静快乐的生活。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别人的嘴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我们可以抱一颗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纷扰。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与人相处,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些事,需忍,勿怒;有些人,需让,勿究。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生活正是道场,历境修心。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不要征服对方”这是夫妻最重要的问题!征服,是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的事情,谈论谁是对的,追究谁是错的!讨论谁伤害了谁,谁过分了!这些,都是大忌。好夫妻,永远都在相互装傻,就是护短!能够护短的,才是真爱!爱啊,别为难对方,别挑剔对方,别指责对方!傻傻地一路相伴。傻,是因为已经决定了,认定了,就没有什么需要再了解、再知道,再改进,再完善的!有进步,接受,没有,也接受!爱,就在那里!一辈子,能够有一个人,好好相爱,多美啊!别去破坏,多大的事情都不值得你去破坏。不要在相爱的人身上动小聪明,动你的精明!要就动你的心。永远不对爱人说假话!永远不去做破坏气氛和心情的事!男人有脾气正常,但男人的脾气可以对天发对地发,却不可以对老婆发。因为不管你心情好坏,别人都可以转身离开,却只有爱人要陪着你,陪你度过心灰意冷,度过意气风发。这一生你会得到很多失去很多,而陪你到最后的人却只有一个。天大地大,都不如身边的女人大。每个人只能慢慢领悟去学习,因为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好,所以别做只会说不会做的人!夫妻同心,黄土变金。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家和才能万事兴!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讲理的地方是法庭。家是有根和有魂的,根和魂是由女人掌控。两个人在一起久了难免会吵嘴,女人在气头上往往说出的话句句似刀,而那个肯留下来和你吵架也不想离开你半步的才是真正爱你的男人!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爱,最强有力的武器是感动!吵不离,骂不散,打不走,才是爱真正的爱。当你嫌弃身边的女人不够漂亮,有没有想过有很多男人都羡慕她对你这份死心塌地的感情。当一个女人把什么都给你了,你该知足,她看上的不是你有多帅、多有钱,而是她已经做好了和你同甘共苦的准备。当你嫌弃身边的男人不够优秀,有没有想过他没天没夜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身边心爱的你有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当一个男人两手空空肯为你去打拼,你该知足,他看上的不是你有多美、多性感,而是他不想苦了跟他的女人。在一起久了慢慢变成依赖,爱情慢慢变成亲情,就算两个人在一起没有当初的激情,那请别忘了还有感情。当你想要放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当初为什么陪她\他走到这里。在一起久了,就算没有当时那么相爱也要选择相守,这些你们对彼此做到了吗?女人懂相守,男人懂感恩,才是一辈子。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人生,快乐哪里找呢?信仰里有快乐,修行里有快乐,服务里有快乐,静心里有快乐。心无所求,心想他人,快乐就在我们的心里!做人,简单就好,生活,宁静就好。无事此心不空,有事此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古人讲:一代做官九代冤。官做的好,是为子孙积累福报;做不好,把老百姓的东西占为自己,想留给子孙,这些非分的东西都是罪孽,子孙用了,反而损福报。所以一代做官九代冤。又说,如果为自己一家谋,就不要去做官,做官是为百姓谋,这也是天道无亲。天道虽然无亲,但唯亲善人。你只要广积阴德,还是有用的。想要孩子能读书的,就多做慈善,办学校;想要孩子发财的,就要多救济穷人;想要儿孙健康的,就多施药。这就是唯亲善人。再讲到孝顺也一样。很多人很孝顺,给父母买很多补品,买不必要的东西,甚至办酒席祝寿。世人看来是热闹,其实是不孝,因为损了父母的福报。人家过个寿,就要杀生那么多。民国时,有个老人死了,他儿子办宴席三百桌,过几天,老人家就托梦来说,本来我可以去天上好好享福的,但因为你杀孽过重,导致我在地府审判,还出不来。可见,虽然花的是儿女的钱,但却在损掉老人家的福报。父母花很多无谓的钱,也是损孩子的福报,这也是天道无亲。所以不要给小孩庆生日,小孩能读书,父母不要骄傲太早,到处宣扬。要对孩子严格一些,对他成长大有益处。过分浪费钱给孩子都损孩子福报,更何况很多人在公司里头浪费,甚至国家单位里头浪费,都是损福报的。很多人都想着轻松赚钱,却不知道这也是在透支福报,不长久。我们要有自知福德浅薄,无福消受的概念。很多东西,别人给的起,但我们的福报不一定能用的起。明白了这个道理,人生就会少很多痛苦和烦恼!《人民日报》曾发文怒斥还在沉睡中的大学生:上课时,不是发呆、睡觉、就是玩手机,课余生活只有吃零食、看剧、沉迷游戏。图书馆里没有你的身影,运动场你更是从不迈进去??职场上,这样的人也同样不在少数。上班时踩着点走进公司大门,下班前一小时就心不在焉。玩玩手机,刷刷微博,手里的工作能拖则拖。实在拖不了就勉强自己加个班,但一定要发条朋友圈,问:“你见过深夜十二点的写字楼吗?”自我感动到不行,却忽略了这本是白天早就应该完成的工作。“工作,不必认真,能应付上司即可;能力,不思进取,不被炒鱿鱼就行;至于工资,只要心怀梦想,总有一天会涨的。”这样的人,不是真“佛系”,而是依然会羡慕别人升职加薪,却拿着3千的工资,做着月薪5万的梦。拿着父母血汗钱养老的年轻人有些人,二十多岁就开始养老了。一杯咖啡慢悠悠度过一整天,不再学习知识,看着别人加班工作,还要嘲笑一声“傻子”,将安于现状视为“知足常乐”。而可悲的是,有多少月薪三千,就心满意足的人,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却是依靠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统计,中国目前有30%的年轻人依靠“啃老”生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啃老”的现象。一些成年子女带给父母的经济压力,甚至比他们未成年时更大。今年7月,武汉一位81岁的老人向社会求助,称自己的儿子已经在家宅了很多年了,不肯工作。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怕哪天离开了,儿子的生活就没着落了。老人说,他每个月有五千多的退休金,自己平日买药和日常开支,也花不了多少,只是因为小儿子的状况,家里日子过得非常紧张。而面对老人的担心,儿子却表现得很反感,甚至指责老人“多管闲事”。本该自立的年纪,不仅没有能力给家人幸福,还要依赖父母才能生活。这些患了“精神癌症的年轻人”,心安理得地“啃老”,却不肯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可见的绝望未来不久前,一位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三十七岁女硕士在论坛发帖求职。她毕业于国内顶尖的大学,在外企工作近十年,因为部门关闭被裁员,只能重新找工作。她的要求并不高,短期内月薪三千就可以。她在帖子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做过科研合作管理,但只是“打杂”;本专业的注册证书没考下来;考了个日语1级,却不能口头交流;英语还行,但也只是考研时英语成绩过得去很长时间过去了,还是没结果。她说:“我承认我很失败,没有在这么长的职业生涯里磨砺好我的翅膀,所以现在才这么凄惨。”有人评论:“在职场上混日子,迟早让职场把你混了。”不进则退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所有成功的事业都是时间和汗水熬出来的,你偷过的懒,迟早会变成打脸的巴掌。最近,中年危机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刘文军认为,中年人容易被淘汰,主要是因为他们知识结构已经基本固定,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效率较低,转型太慢。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在中年危机到来时一筹莫展,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即使遭遇职场危机,也能轻松化解。蔡玉洁是一名一线生产车间的技术员,在不到40岁的时候丢了饭碗。但她下决心重新出发,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班,考取了会计和计算机相关资格证书。凭借这些新本领,她找到了一份会计工作。待遇甚至比原来还好。在企业从事员工选拔聘用工作的肖成萍说:“社会发展这么快,企业也要不断求新求变。如果平时没有忧患意识,放松学习,不管年龄是大还是小,被淘汰都是必然的。”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缺乏进取的精神,就意味着堕落。BBC根据剑桥大学研究者的数据分析了种职业在未来被淘汰的概率,AI技术越来越发达,“电话推销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几率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这家育儿机构,往轻了说是骗钱,往重了说是在谋财害命。

什么美式育儿、克制本能、独立自主,全都是骗人的。

这就是年前风靡美国的哭声免疫法,不知道坑害了多少美国孩子,早就被认定为糟粕。

如今被一些无良的育儿机构发现后如获至宝,拿来骗中国妈妈了。

无数的中国孩子,就这么被美国糟粕给害惨了。

很久以前,我就科普过哭声免疫法的危害,但没想到还是有中国孩子成为了遇难者,这说明有的妈妈没有看到过我上一篇的文章。

所以我觉得我有必要,进行再一次的科普。

孩子哭了不要抱

如果孩子摔倒了,越哭越不要理他,孩子哭够了自己会站起来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加的独立自强。

“孩子一哭就抱,那你就输了。”

这套理论流毒之广让人乍舌,反复刷屏,即便你没有看过类似的文章,也一定听说过它。

在你把这套理论用在自家孩子身上之前,我想先问你几个问题。

你知道这套理论是谁发明的么?

这套理论被权威机构验证过么?

你肯定都不知道,很自然的,你也不可能知道用这套理论教出来的孩子下场会如何。

我现在告诉你,用这套理论教出来的孩子,轻则自卑内向,重则出现精神问题。

这套理论,实质上是一套从美国漂洋过海而来的洋垃圾,而且已经被原产地反复证实是糟粕。

华生的育儿理论

首先,你要了解到这套理论的出处,孩子摔倒不用扶的理论出自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发明的哭声免疫法。

所谓哭声免疫训练法,简单的说就是孩子哭泣的时候延迟一段时间再去抱,最好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随着延迟的时间越来越久,最终孩子就会不哭不闹,独立自强。

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吧,除此之外,华生还发明了延迟满足训练法和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同样刷屏朋友圈。

这套风靡中国的华生育儿理论,毒害了无数的中国孩子。

这次的汕头宝宝,就是被哭声免疫法+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的结合体变种给害死的。

但被意外闷死的比较是少数,这套理论更可怕的地方,是在于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彻底摧毁。

华生理论的核心,就在于漠视孩子的亲情需求,对孩子进行冷酷训练,这会导致儿童的心理出现极大的扭曲和异常,最终被毁掉一生。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年,这一年,一个只有8个月大一点的婴儿“小艾伯特”也来到华生的身边。

华生向其母亲支付了少量报酬来让其配合自己的实验,此时的华生是美国鼎鼎大名的心理学家,行为心理学的创始人,所以小艾伯特的母亲欣然接受了华生的邀请。

华生在小艾伯特身边放了很多毛茸茸的小动物,如小白鼠、小兔子、小狗等。只会爬行的小艾伯特很喜欢这些小动物,华生用了2个月的时间,让小艾伯特和这些毛茸茸的小动物建立了亲密的情感联系。

然后,华生开始了他的试验。

华生把一只小白鼠向往常一样放在小艾伯特的身边,当艾伯特开心的想要和小白鼠接触的时候,华生突然在他背后重击一根大铁棒,发出巨大刺耳的声音,当场吓得小艾伯特剧烈抽搐并哇哇大哭。

反复几次试验之后,只要小白鼠出现在小艾伯特的身边,他就会立刻放声大哭并试图躲避。

在华生用其他动物实验几次之后,小艾伯特已经开始恐惧所有毛茸茸的东西,不管是小白兔还是小狗,那些曾经给小艾伯特带来爱与快乐的小动物,现在只要放到小艾伯特的身边,他就会立刻开始恐惧并哭泣。

小艾伯特的恐惧反应,让华生兴奋异常,他据此撰写了一篇论文,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华生的论文一出来就震惊了全球的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华生因此被认定为欧美最伟大的教育家。

华生以按照成人的需求对孩子行为训练为核心思想,衍生出了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法、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等一系列看起来毫无问题的育儿办法。

在华生的理论体系中,人就是机器,你对孩子输入什么样的塑造和训练,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什么样的输出结果。

当孩子这个程序出现异常的时候,只要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就可以让其重回正轨。

华生对世界宣称: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和种族。

——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

华生的理论问世之后,受到了大量美国家长的欢迎,就好像今天中国的杨教授用电击矫正法受到大量中国家长的欢迎一样。

华生的理论毒害了美国数代儿童,直到40年后,心理学家哈洛才用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彻底推翻了华生的理论。

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

哈洛,被列为20世界最残忍的科学家之一,是PETA(善待动物组织)最讨厌的心理学家。他的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带来的巨大心理创伤让几代恒河猴生不如死。

但是,他却彻底颠覆了人类的育儿方法,挽救了无数的人类儿童。

哈洛成为教授之后,为了研究猴子的学习行为,建立了一座猴子的实验室,从此和猴子结缘。

为了防止猴子生病传染,实验室执行一猴一笼的隔离喂养,哪怕是刚出生的小猴子,也要和母亲分离,这叫产妇剥离。

当时华生发明的育儿理念认为,越早将婴儿和产妇剥离,越容易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哭,那就任他哭,哭一夜也不用理会。

当时的美国,产后立刻断奶,让孩子独立睡小屋,尽量避免和孩子进行亲密接触,以此来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的父母不计其数。

按照这一育儿理论,出生后就独立生活在一个笼子里的猴子,应该比自然条件下母猴养育的同类更加的强壮聪明。

但是哈洛却发现这些小猴子极其不对劲,和正常的猴子行为出现了巨大差异。

这些被产妇剥离的小猴子,目光呆滞,当被撤掉笼子时,他们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和同类相处。

而且,这些幼猴无一例外,都对铺在笼中的毛巾产生了强烈的依恋,他们喜欢抱着毛巾,或者用毛巾裹住自己。

当哈洛想换掉脏毛巾时,这些幼猴全部产生了激烈的抗拒反应,恐惧的尖叫并缩成一团。

按照当时华生的育儿理论,婴儿只会对食物产生依恋,只要给予婴儿充足的食物,母亲是可有可无的,而过度的亲情,只会让被溺爱的孩子成年后丧失独立自强的精神。

华生所有的理论,无论是哭声免疫法还是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都建立在这个基石之上。

但是毛巾又不能吃,这些猴子这么喜欢毛巾干什么?

这种现象让哈洛困惑不解,然后哈洛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试验。

哈洛给猴子们准备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用钢丝网做成的“铁丝妈妈”,上面带有奶瓶,只能给幼猴提供食物,但是无法拥抱。而另一个是覆盖着软垫的“布料妈妈”,只能提供拥抱,但是不能提供食物。

按理说,能提供食物的“铁丝妈妈”,将得到幼猴最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zl/101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