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的危害!发病原因!如何治疗?

导语:孩子很顽皮,一刻也停不下来,不能够像别的孩子那样乖乖的待在教室里好好听讲。其实,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听大人教诲,极有可能是换上了儿童多动症。多动症对孩子的危害极大,了解多动症的临床症状对于孩子及时治疗很有帮助。

本期我们将从以下几点了解多动症:多动症的临床表现、小儿多动症特征、小儿多动症的危害、小儿多动症诊断、小儿多动症病因、中医治疗多动症、小儿多动症的病理。

一、小儿多动症临床表现: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无奈。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

  1.注意障碍

  注意障碍为ADHD最主要的表现之一。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频繁地改变注意对象。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家长描述为做做玩玩,粗心大意;对家长的指令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虎头蛇尾。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有些患儿表现为凝视一处,走神、发呆、眼望老师,但脑子里不知想些什么。老师提问时常不知道提问的内容。

  2.活动过度

  活动过度是ADHD另一常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不适当地奔跑、爬上爬下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人来疯”、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目的为引起别人注意。喜观玩危险游戏,常常丢失东西。

  3.冲动性

  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幼稚、行为不考虑后果,易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4.学习成绩低下或波动较大

  ADHD患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学习成绩低下或波动较大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成绩低下的时间,取决于智力水平及ADHD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患儿学龄早期即出现学习成绩低下;智力水平较高、ADHD症状较轻者可在较高年级才出现学习成绩低下。

儿童多动症患儿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普遍表现出学习困难。突出的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是成绩波动大,一般都呈现学习成绩低下。主要是由于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静心应付考试的结果。还有,智力发展不平衡,在学习上有的方面优异,有的方面落后。

几乎有半数的儿童多动症患儿动作协调有问题。有的是平衡方面的问题,如不易骑自行车,体操动作不标准,不协调,走路不成直线等;有的是手眼协调差,如投球、使用剪刀等,手眼配合不好。有的是视运动功能障碍,空间位置障碍,左右分辨困难,眼球轻微震颤等问题,这些也是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二、小儿多动症特征: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3项:

  1.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

  2.上课常常不听讲。

3.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4.注意力容易随境转移。

  5.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

  6.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冲动任性

  1.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在教或其他要求坐好的场合,常常擅自离开座位。)

  2.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3.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活动中常常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常常打断或干扰他人(如别人讲话时插嘴或干扰其他儿童游戏)。

  6.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往往不能安静地游戏或加业余活动。

7.常常在不当的场合过分地奔来奔去或爬上爬下(在青少年或成人能只有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

多动症的临床表现不一,家长在日常生活的判断中比较重要的,是看孩子在大多数的独立的事件中,能否集中注意力连贯的完成。如果大多数都能专注的完成就不是。不停的点头摇头不是判断标准。

三、小儿多动症的危害:

(1)对个人的危害轻微多动症儿童只是学习上不能专心,不能主动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行为上不能自控,表现不服管束,被人歧视。重症多动症儿童则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跟班,难以完成学业。行为上惹是生非,干扰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因无自控力,易受不良影响和引诱,可发生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对家庭的危害多动症儿童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扰乱课堂秩序。家长因此常常被老师叫去,说家长教育不好,缺乏管教,没有尽到家长责任,使家长又羞愧又恼火,回家后便对孩子施行责骂、棍棒教育。若家长自控力也差,更易激动、缺乏耐心而暴怒,把孩子打得鼻青眼肿,满身伤痕。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将来能考上大学,可孩子就是不争气,学习不专心,不主动。有的本来就智能较差,学不进,家长只好每天督促,陪读到深夜,有的高价请家庭教师,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也无济于事。有的家长本身素质较差,平时对孩子不管教,不及格的成绩单一拿回家就打骂,使孩子对家长产生对抗、仇恨情绪,影响家庭和睦。

(3)对学校的危害在学校里,多动症儿童经常扰乱秩序,打架斗殴,偷窃破坏,成绩低下。即使老师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使老师特别恼火,总想让他们留级,甚至把他们开除。

(4)对社会的危害严重的多动症儿童到青少年时期,因自控能力差,易受不良习气的引诱而走上犯罪道路。如不及时治疗,到成人后由于自控力差,冲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往往犯罪率高,并屡教不改成为惯犯,影响社会的安定。

四、小儿多动症诊断

诊断ADHD必须符合以下5项标准。

⑴症状学标准:见表1。其中注意缺陷症状至少符合表1中6项,且持续至少6个月,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多动、冲动症状至少符合表1中6项,达到适应不良的程度,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

⑵起病与病程:7岁前出现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

⑶某些症状造成的损害至少在两种场合(如学校和家里)出现。

⑷严重程度标准:在社交、学业或成年后职业功能上,具有明显的临床损害证据。

⑸必须排除以下疾患: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特殊性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各种器质性疾病(如甲亢)和各种药物副反应所导致的多动症状等。

五、小儿多动症病因

多动症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若是了解多动症的原因,就能做好多动症的日常预防工作了,避免多动症给孩子带来伤害。

多动症的原因有这些:

1、遗传因素目前研究表明该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度为0.75-0.91,遗传方式尚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该障碍和多巴胺受体基因的多态性有关。

2、神经生理学因素该障碍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主要为慢波活动增加。脑电图功率谱分析发现慢波功率增加,α波功率减小、平均频率下降。提示该障碍患儿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或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

3、轻微脑损伤母孕期、围生期及出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轻微脑损伤可能是部分患儿发生该障碍的原因,但没有一种脑损伤存在于所有该障碍患儿,也不是所有此损伤的儿童都患该障碍,而且许多患儿并没有脑损伤的证据。

4、神经生化因素有研究表明该障碍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和功能异常有关,包括: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更新率降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等。

5、神经解剖学因素磁共振研究报道该障碍患儿存在胼胝体和尾状核体积的减小,功能核磁研究尚报道该障碍患儿尾状核、额区、前扣带回代谢减少。

6、心理社会因素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如经济过于贫穷、父母感情破裂、教育方式不当等均可增加儿童患该障碍的危险性。

六、中医治疗多动症是一种能够彻底治愈多动症的方式。

多动症危害孩子多年,对于这种疾病,经过我院专家数十年的研发,终于发现了治疗多动症和抽动症的特效疗法:脑神经靶向修复疗法。儿童多动症通常于7岁前发病,男孩发病多于女孩,多动症的患儿多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常伴有学习困难及性格、行为障碍。

(1)引起小儿多动症医学上普遍倾向的因素:

病因和发病机理对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尽管人们尚未完全确定。但是,医学界普遍倾向于以下多种因素引起:

1.轻微脑组织损害。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引起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失调所致。如妊娠时服药、围产期缺氧、新生儿窒息、产伤、脑缺氧、脑损伤、剖宫产、早产、过期产、钳产、生后感染以及外伤等。

2.专家提醒,遗传因素与各不良因素共同作用。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多动症与多巴胺—D4受体之间有一定相关性,额叶和基底神经节在调控运动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脑部这些区域的机能障碍可使其抑制机能降低,从而导致多动症。

3.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

4.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

5.心理因素。因为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间家庭关系不和睦,动辄被打骂,或在学校受不当体罚及歧视等,都将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创伤,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管教不当,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会使孩子任性、骄横,不愿或不能自控。对孩子过分苛刻、粗暴,则会造成长期过分的心理紧张、情感压抑,例如出现行为紊乱。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孩子的承受力,也是造成患儿抽动症、多动症的原因。

6.与微量元素的缺乏,环境污染或中毒(铅、汞、镉)有关。

7.对食物产生变态反应(食物中所含的添加剂、人造色素、调味品、防腐剂等)。近年来,多动症(MBD)一词已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使用。不少好动的孩子都被家长、老师视作患了多动症。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多动症的含义,只是从字面上轻易地将此理解为儿童多动的病症。其实,多动并不是多动症的唯一症状,MBD的英文本义也不是多动症。

(2)家庭因素与儿童多动症:

自从发现儿童多动症以来,人类对该病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了,通过研究发现,家庭因素在儿童多动症病因学上是影响非常大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因素:

1.家庭背景(即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等)不良。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经济层次较低,说明父母受教育少、不会教育孩子、不讲文明或简单粗暴,可以促成多动症的发生。

2.教育方式有问题。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法上弊病甚多,如管教不一致、经常打骂孩子、不能以身作则、对孩子比较娇惯、家庭不够和睦等。

3.多动症儿童在家庭中地位较低。根据调查,在家庭中地位较低者,正常儿童仅占被调查对象的6%,而多动症儿童竟占37%。

4.遗传素质较差。多动症儿童同胞中被诊断为多动症、三代中有精神病的、母亲有癔病者及父母脾气急躁者均明显多于正常儿童。

另外,研究表明,年幼儿童行为多带有冲动性、注意力较分散、好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父母的训练下就渐渐地学会控制自己的行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儿童发育可能相对较慢,父母和教师若不了解这种发展上的个别差异,给予过早的强迫性教育,或者说对儿童的要求期望过高,超过了儿童实际所能承受的紧张与压力,就有可能诱发或导致多动症,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明日内容:我们将继续







































治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wh/39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