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干:患儿男,5岁。幼儿园老师反映上课时不停摇椅,多跑动,不专心,不能完成手工作业,但智力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A、脑性瘫痪B、注意缺陷多动障碍C、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D、癫痫小发作E、大脑发育不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指发展性的、不适当的不专心、多动,常见于儿童早期阶段,这些症状会造成遵守规则困难或维持一定表现困难;分析题干,患儿上课时不停摇椅,多跑动,不专心,不能完成手工作业,但智力正常,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表现(B对);脑性瘫痪患儿存在神经系统损害,智力、感觉和行为亦存在一定异常(A错);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是本病主要表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尤其是下肢弛缓性瘫痪是本病基本特征(C错);癫痫小发作典型表现为突然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30秒(D错);大脑发育不全时患儿存在智力异常,本题干患儿智力正常(E错)。

2、题干:患者男,7个月。发热、咳嗽5天,呕吐2天,抽搐1天。嗜睡,前囟饱满,双肺少许细湿啰音,克氏征(-)、布氏征(-)。血白细胞17×10?/L,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4;脑脊液混浊,白细胞×10?/L,中性粒细胞为多,蛋白质2g/L,糖2.3mmol/L,氯化物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A、化脓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中毒性脑病

E、脑性瘫痪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小儿,其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头痛、烦躁、嗜睡、惊厥、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主要特征,脑脊液检查为本病确诊的症状,压力升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白细胞明显增多达×10?/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下降,符合该患儿的临床表现(A对);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有典型的脑膜刺激征如克氏征,并有感觉异常、全身不适等,脑脊液检查外观正常,且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B错);结核性脑膜炎可有结核中毒症状、脑膜刺激症状和颅内压增高、脑神经和脑实质损害,且脑脊液外观正常,糖及氯化物下降(C错);中毒性脑病症状有高热不退,不同程度呕吐、困倦多睡,与所中病毒的种类有关(D错);脑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E错)。

3、题干: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颅内压升高有脑疝先兆时,首先使用的药物是

A、20%甘露醇静脉注射

B、50%葡萄糖静脉注射

C、呋喃苯胺酸肌内注射

D、50%甘油口服

E、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开始症状较轻,为不同程度发热,病情进展逐渐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时表现为头痛、呕吐、局限或全身性抽搐,严重者可引起脑疝,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对于出现颅内压增高有脑疝先兆的情况,应首先立即使用20%甘露醇静脉注射进行脱水降颅压治疗(A对);其他选项均不是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其中50%葡萄糖静脉注射多用于严重低血压休克者,呋喃苯胺酸肌内注射具有利尿作用,50%甘油可用于降眼压和颅内压,但不是降颅压首选,地塞米松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BCDE错)。

4、题干:患儿,6个月。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经正规治疗后,脑脊液正常,但头围进行性增大。该患儿可能合并了

A、脑积水

B、脑出血

C、脑室管膜炎

D、中毒性脑病

E、慢性脑膜炎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是由于各种化脓性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痛、烦躁、嗜睡、惊厥、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改变为主要特征,临床常见并发症包括脑积水、硬脑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等,其中脑积水是由于化脓性脑膜炎引起脑脊液循环发生粘连阻塞导致,表现为患儿头围明显增加且进行性增大(A对);脑出血、中毒性脑病、慢性脑膜炎不是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常见并发症(BDE错);脑室管膜炎多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程初期未及时治疗的婴儿脑膜炎患者(C错)。

5、题干:患儿,女,3个月。因发热、惊厥1天入院,查体: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腰穿脑脊液外观透明,白细胞计数50×10?/L,以淋巴细胞为主,潘氏试验(-),糖54.0mmol/L,氯化物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A、病毒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脑脊液检查

外观压力细胞计数蛋白糖和氯化物其他化脓性脑膜炎脑浑浊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升高降低细菌结核性脑膜炎脑毛玻璃升高淋巴细胞升高升高降低结核菌病毒性脑膜炎脑清升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轻度升高正常病毒抗体(+)根据题干可知,患儿3个月,脑脊液清,白细胞计数50×10?/L(儿童脑脊液细胞数正常值0~10×10?/L),白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糖54.0mmol/L(儿童正常值为2.8~4.5mmol/L)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在正常范围,氯化物mmol/L(儿童正常值为~)符合病毒性脑膜炎的实验室数值(A对BCDE错)

男,6个月。吐奶拒食,嗜睡2天。查体:面色青灰,前囟紧张,脐部少许脓性分泌物。

6、题干:真题-X该患儿最可能的医疗诊断是

A、病毒性脑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脑脓肿

D、颅内出血

E、脐炎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是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脑膜炎刺激征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最常见的病变途径是通过血流即菌血症引发化脓性脑膜炎。分析题干,患者存在脐部感染,且存在嗜睡、前囟紧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等症状,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该患者应为脐部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B对);病毒性脑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患儿无惊厥发作情况,不符(A错);脑脓肿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炎、慢性肉芽肿及脑脓肿包膜形成,多见于青壮年(C错);颅内出血多见于新生儿,临床表现主要以神志改变(激惹、嗜睡或昏迷)、呼吸改变(增快或减慢,不规则或暂停)、颅内压增高(前囟隆起、血压增高、抽搐、角弓反张)、眼征(凝视、斜视及眼球震颤)及肌张力异常(D错);脐炎是指细菌侵入脐残端并在其内繁殖而引起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轻者脐部皮肤红肿及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重者脐部及脐周红肿发硬,分泌物脓性且较多伴臭味,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E错)。

男,6个月。吐奶拒食,嗜睡2天。查体:面色青灰,前囟紧张,脐部少许脓性分泌物。

7、题干:真题-X为确诊最重要的检查是

A、血常规

B、尿常规

C、脑脊液检查

D、脑CT

E、脐分泌物培养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确诊的最重要的辅助检查为脑脊液检查,典型表现为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浑浊似米汤样,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大于×10?/L,糖含量明显下降但蛋白显著升高(C对);血常规及尿常规不是化脓性脑膜炎辅助检查手段(AB错);脑CT检查可清晰的反应脑实质病变,但不是临床常规检查(D错);脐部分泌物培养为新生儿脐炎的常规检查手段,可确定引起脐炎的致病菌,指导抗生素选择(E错)。

男,6个月。吐奶拒食,嗜睡2天。查体:面色青灰,前囟紧张,脐部少许脓性分泌物。

8、题干:真题-X该患儿的护理措施哪项错误

A、术后2小时可抱起喂奶

B、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C、去枕平卧6小时

D、观察局部有无出血现象

E、如颅内压高可按医嘱使用脱水剂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临床治疗以早期、联合、坚持用药,对症处理、治疗并发症及支持疗法,抗生素治疗等为原则。有关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在脑脊液检查后6小时内应去枕平卧,避免过早抱起引发患儿头疼、脑疝等症状(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C对);其他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局部有无出血现象、颅内压高可按医嘱使用脱水剂、防止并发症发生(BDE对)。

9、题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A.母婴传播

B.空气传播

C.虫媒传播

D.血液传播

E.粪-口传播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蚊虫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C对);母婴传播常见于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引起传播,常有:风疹病毒、水痘病毒、肝炎病毒、麻疹病毒等,主要是使胎儿宫内感染(A错);经空气传播的有:活动性肺结核、麻疹、风疹、水痘等(B错);经血液传播的一般有:梅毒、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等(D错);经粪口传播的有:伤寒、痢疾、甲型肝炎(E错)。

10、题干:真题-J锥体系受累引起的脑瘫为

A.痉挛型

B.混合型

C.共济失调型

D.手足徐动型

E.肌张力低下型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脑性瘫痪是指发育早期阶段(出生前到出生后1月期间)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致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临床可表现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肌张力低下型、强制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混合型,其中痉挛型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椎体系受累,表现为上肢肘、腕关节屈曲、拇指内收、手紧握呈拳状,下肢内收交叉呈剪刀腿和尖足(A对);混合型是几种类型同时存在的脑瘫(B错);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表现为步态不稳,快变轮换动作差,肌张力低下,指鼻试验阳性(C错);手足徐动型多数存在肌张力减低情况,同时伴有无目的的、不自主的动作或动作过多,可呈震颤、舞蹈样动作,睡眠时消失(D错);肌张力低下型可能由于椎体系和椎体外系同时受累,导致瘫痪肢体松软,但腱反射存在,此型多为暂时阶段,以后大多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E错)。

6周年·庆元旦

低至3.5折

年不过退费班

权威资料协议保障

王牌班次名师助阵

通过率98%零基础取证

立即扫码添加雪狐狸老师抢购课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by/97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