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8050/

“作为注重社会效益的科技出版社和展示中国科学家奋斗史的展陈馆,有责任为青少年当好‘星探’,帮助他们寻找真正的人生榜样。”在中关村村史馆,中关村街道与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负责人在交流中一致表示。

9月14日,第2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召开之际,北京中关村村史馆联合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举办了《科技“星”光——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新书首发暨全球推介会,发布会不仅有专家学者交流图书策划创编故事,更有科学家亲属讲述科学家的奋斗历程。

为孩子们找到应该追的“星”

据介绍,《科技“星”光——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一书由知名作家边东子撰稿,知名摄影家侯艺兵担任总摄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图书以中科院首批归国科学家为灵感,讲述了李四光、郭永怀、李佩、钱学森、钱三强、杨嘉墀、吴孟超、孙家栋、袁隆平、屠呦呦,王永志、南仁东等52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太空中52颗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也是图书以科技“星光”档案的形式进行梳理的灵感来源。

发布会上,图书作者边东子以“追星”为话题,讲述了编撰图书的初衷,“追什么样的星,为什么追星,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价值取向,而且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帮助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未来在星空中出现更多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的星,这就是我们出版这部书的初心。”边东子说。

书中除了有大量的科学家真实的故事,还有非常珍贵的老照片,记录了科学家们求学、生活、科研的方方面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科学家们最朴实无华又最璀璨的人生。

真实的故事总是最感人

活动中,多位学者专家和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王淦昌、郭永怀、李佩、杨嘉墀、郑哲敏的亲属,应邀参加了新书首发推介会。他们作为科学家的后人,讲述了他们所知的名人先辈的故事。郭永怀先生在从抗美援朝战争中看到的民族气节和希望,郑哲敏鼓励儿子郑仰泽从小动手制作,一起做漆包线、收音机的生动故事,让众人了解到科学家们充满生活气息的鲜活一面。

活动同时进行了网络直播,来自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的教师和学员们,深情朗读了书中的部分篇章,同现场及线上的参与者们分享了中国科学家感人至深的故事。发布会上,与会嘉宾一同为新书揭幕,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丁凌云代表出版方向中关村村史馆赠书。

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云表示,这本书中有27位科学家曾经在中关村居住、生活和工作过,新书发布会选在中关村村史馆举办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关村是公认的中国现代科技的“根”。为少年寻“星”,为科学寻“根”,为未来思以往,为明天种希望,正是这本书和中关村村史馆共同的使命和追求。“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些星光璀璨的名字,仰望苍穹时聚焦科技之星,追寻科技之星,用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对标前行航向,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许云说。(记者陈乃禾)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zz/133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