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效果哪里好 https://m-mip.39.net/nk/mip_4643028.html

五花八门的Kocher点

——医学其实就是一门艺术

年,来自Neurosurgery杂志的文献,把Kocher点位于眉间(glabella)后11cm,旁开中线3cm处。而Keen点定义为耳上和耳后2.5cm处。这篇文章并没有标注穿刺方向,Keen点位于耳上和耳后的方向到底该如何定义,只有当事人知道!

年的来自OperativeNeurosurgery的文章告诉我们,Kocher点位于鼻根后11cm,旁开中线3cm处。且管子插入的深度不超过6cm。至于瞄准的方向,我是没看懂,使劲看了,还是没有理解。很多艺术家,他们虽然艺术造诣很高,但是他们都是传奇,他们的技能无法复制,只能失传!大家有看懂的,欢迎留言。

此文的Keen点被定义为耳廓上2.5cm后2.5cm处,垂直于皮层,稍微向头侧倾斜。深度4~5cm。

年,还有一篇来自JournalofNeurologicalSurgery文章,介绍了徒手技术和标准测量方法,认为两者的效果是等效的。

标准测量方法:首先定义Kocher点,此文定义为鼻根后11cm,旁开2cm。

徒手技术:Kocher点的定位,是通过将食指末端放在鼻根处,外展的拇指与食指成直角来确定的。为了正确识别Kocher点,在使用徒手技术之前,必须准确测量食指的11厘米处和拇指的2厘米处。另一个重要的解剖标志是过瞳孔中心的线,可以避免与中线失去联系。

年,来自NeurolMedChir(Tokyo)的文章首先定义了Kocher点,位于经过瞳孔正中的、冠状缝前1cm处。

其次,该作者还定义了关键平面,及经过双侧Kocher点和同侧外耳道的那个平面。穿刺针将在这个平面上左右滑动,经过作者的测量对比研究发现,当瞄准正中央和对侧内眦的中内1/3处时,穿出脑脊液的可能性最大。

综上所述,四篇文章,Kocher点的位置其实都是不同的,既然很乱,估计没人敢使用了。

来自年的JNeurosurg的杂志,首先揭示了最初的由Kocher本人于年描述的Kocher点,即旁开中线2.5~3cm,中央前沟前3cm处。

作者研究了55例正常患者的头颅CT资料,提出了自己的关于侧脑室前角最佳穿刺点和轨迹的建议:

为了避开矢状窦、外侧皮层静脉和基底节,只能在中线外侧2~4厘米处进入颅内。

最佳的入颅点和穿刺轨迹应该是中线外侧3~4厘米,冠状缝前2厘米处,穿刺针的指向,应该是同时瞄准对侧内眦和耳屏前1厘米处(即3-2-1规则)。

作为替代方法,在同一入颅点垂直插入也能提供高的命中率。就这一新的入颅点而言,两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尽管在没有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可靠的垂直插入轨迹。

来自魏社鹏的评注:

在医学里,1+1真的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等于2的。我们多么渴望在医疗实践中,1+1就能等于2。

为了避免大家以后被做脑室穿刺,那么请您控制好自己的血压,这样就能大概率避免了脑溢血。

请您在40岁之前,做一个头颅的CTA或者MRA,筛查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颅内动脉瘤。当然,十岁的时候最好也能做一个核磁共振平扫,排除一下脑子里有没有动静脉畸形。

人生不易,生病最好生小病。

自律才能恒久健康。

只有健康的活着才是对家人和朋友最大的支持。

国庆中秋喜相逢,再见将是七七年!

我们必须珍惜当下,于魏社鹏而言,这将是今生过的最后一个国庆中秋同一天的日子。

魏社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zz/10879.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