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叶酸是蝶啶的衍生物,最初由肝脏分离出来,后来发现植物的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故名为叶酸。又称“维生素Bc”和“维生素M”。B族维生素的一种。人类肠道细菌能合成叶酸,故一般不易缺乏。当吸收不良、代谢失常或长期使用肠道抑菌药物时,可造成叶酸缺乏。此外,叶酸广泛分布于绿叶植物中,如菠菜、甜菜、硬花甘蓝等绿叶蔬菜,在动物性食品(肝脏、肾、蛋黄等)、水果(柑橘、猕猴桃等)和酵母中也广泛存在,但在根茎类蔬菜、玉米、米、猪肉中含量较少,人体每日摄入叶酸量维持在每天3.1μg/kg时,体内即可有适量叶酸储备;孕妇每日叶酸总摄入量应大于μg;婴儿的安全摄入量按kg体重计与成人相似,即每日3.6μg/kg能满足生长与维持正常血象的需要。

补充叶酸的作用

1、预防孕妇贫血:孕妇需要叶酸来制造正常的红细胞。调查显示,中国育龄女性的贫血患病率为20.6%。叶酸摄入不足,可能会使孕妇贫血。

2、预防宝宝先天性畸形:降低宝宝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服用叶酸片可以预防胎儿先心病等出生缺陷。

3、预防神经管缺陷:神经管缺陷是中国常见的新生儿先天畸形。如果女性在受孕前至少一个月,并且在孕期的头3个月都坚持每天服用推荐剂量的叶酸,宝宝出现神经管缺陷的风险降低率达50%-70%。

4、促进胎盘发育:影响DNA和细胞的基本结构,因此,获得充足的叶酸,对快速增长的胎盘和和宝宝都特别重要。

5、预防孕妇患先兆子痫:服用含叶酸的多种维生素,可以减少孕妇先兆子痫的发生。

FDA的最新叶酸食用量标准如下:25岁~50岁(男性)为ug/d;25岁~50岁(女性)为ug/d;乳母、孕妇为ug/d;婴幼儿为~ug/d。一般情况下考虑叶酸可以在早餐后服用即可。因为叶酸对胃是有刺激作用的,在饭前吃很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影响食欲,所以建议饭后服用较好.在饭后半小时服用比较好些。国家免费提供给未准妈妈和准妈妈的叶酸片为0.4毫克/片,因此,只要医生没有特殊要求,每天服用1片即能达到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目的,又不会有服用过量的问题。

叶酸的补充攻略:

1、没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建议从可能怀孕的至少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叶酸0.4毫克(微克)或者0.8毫克,如果服用3个月没有怀孕,则应继续服用,直至怀孕满3个月为止。如果孕前没有补充叶酸的可以自查出怀孕开始一直将叶酸按照0.4-0.8毫克吃到6-7个月。

2、有神经管缺陷生育史的女性:建议从可能怀孕的至少1个月前开始,每日补充叶酸4毫克,直至怀孕满3个月为止。

3、夫妻一方患神经管缺陷或男方既往有神经管缺陷生育史的女性:建议从可能怀孕或怀孕前至少1个月开始,每日增补4mg叶酸,直至妊娠满3个月。

4、患有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肢体缺陷、泌尿系统缺陷,或有上述缺陷家族史,或一、二级直系亲属中有神经管缺陷生育史的女性:建议从可能怀孕或孕前至少3个月开始,每日增补0.8-1.0mg叶酸,直至妊娠满3个月。

5、患糖尿病、肥胖或癫痫的女性:建议从可能怀孕或孕前至少3个月开始,每日增补0.8-1.0mg叶酸,直至妊娠满3个月。

6、正在服用增加胎儿神经管缺陷风险药物,比如: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钠、扑米酮、苯巴比妥、二甲双胍、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苄啶、氨苯蝶啶、考来烯胺等药物的女性:建议从可能怀孕或孕前至少3个月开始,每日增补0.8-1.0mg叶酸,直至妊娠满3个月。

7、患有胃肠道吸收不良性疾病的女性:建议从可能怀孕或孕前至少3个月开始,每日增补0.8-1.0mg叶酸,直至妊娠满3个月。

8、女性如果有以下4种情况之一,可酌情增加补充剂量或延长孕前增补时间:居住在北方,尤其是北方农村;饮食中新鲜蔬菜和水果食用量小;血液叶酸水平低;备孕时间比较短。

虽然叶酸好处不少,但并不是多多益善,正常情况下一天补充叶酸不要超过微克(1毫克)。市场上的叶酸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前面提到的专门提供给未准妈妈和准妈妈的,另一种主要用于治疗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两种叶酸片的叶酸含量相差很大,前一种为0.4毫克,后一种为5毫克,相差12.5倍。如果备孕妈妈和孕妈妈每天服用5毫克/片的叶酸片,就大大超过了身体的需要,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叶酸过量危害

1.过量叶酸片可以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早期表现,而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害;

2.过量叶酸片mg可能影响锌的吸收,而导致锌缺乏,使胎儿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儿增加;

3.过量叶酸片可以干扰抗惊厥药物的作用,诱发病人惊厥发作;

4.个别病人长期大量服用叶酸可出现厌食,恶心,腹胀等胃肠道症状;

5.大量服用叶酸时,可出现黄色尿。

看完以上的建议相信妈妈们对自己应该如何补充叶酸比较了解吧

产二科徐钊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zl/104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