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脑积水专科治疗医院 >> 脑积水医院 >> 王永前ldquo不下眼看人rdqu
“不下眼看人”
——柳氏医风传百年
上午,医院老药工孙淑贞阿姨来复诊,见到柳少逸老师,第一句话就是“少逸,见到你我就想起老主任,老主任那人不下眼看人啊。”孙阿姨所讲的老主任,是指柳少逸老师的父亲柳吉忱先生,也是我的师祖。师祖先后毕业于天津尉稼谦、上海恽铁樵国医班,后师从儒医李兰逊公,年参加抗日工作,从事地下革命活动。解医院、医院业务院长、烟台市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省中医学会理事、烟台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莱阳市政协常委等。学贯《内》、《难》、《本草》、仲景诸经之旨,及唐宋以后方书,临证澄心用意,穷幽造微,审证准确,制方有据,每收效于予期,直至年74岁时才离职休养。年,在78岁高龄时又创办山东扁鹊国医学校并出任校长,开创建国后民办中医教育之先河,一生为中医事业努力。
先说说孙淑贞阿姨。孙阿姨今年93岁,独居。平时有个小病小恙,医院的葛竹青医师帮忙照应。半个月前,孙阿姨病的不轻,行动困难,话都懒得说,经过柳少逸老师半个月的中药治疗,这次回来复诊,精神明显好了许多,一进到诊室见到老师,就打开了话匣子。
接着孙阿姨的话,柳老师开了个玩笑说“我也不下眼看人啊!”孙阿姨接着说,“都是跟老主任学的。当时我在药房工作,儿科病房里住了一大批大头的孩子(注:小儿脑积水,中医诊断“解颅”),头大得都扛不起来,非傻即呆,看着都瘆得慌。别人都没有办法,也都不愿意管,就是老主任,每天都去看好几趟,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看,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分析开方,有吃的方,还有往头上敷的药。前前后后有两年多时间吧,那近三十个大头的孩子还真都治好出院了。”孙阿姨因为身体的缘故,面部表情并不丰富,但大家都明显感觉得到她对老主任的那份怀念和感动。“后来,老主任治疗大头病的方还发表到了一份杂志上,再后来老主任的方又被国家写到了大学教材上。老主任那人心术好,一点也不保守,一点也不下眼看人,有钱没钱的人他都一样看待。”
“是哪份杂志?”葛医师插话问道?“是年2月份的《山东医药》。后来入选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五版教材《中医儿科学》(笔者注:页)引用时还注明了出处,再后期版本还一直引用,就没再标注出处了。”柳老师解释道。
脑积水,属中医学“解颅”范畴。这病我并不陌生,医院病房里还住着几例,我们运用的就是师祖的“以方证立论”临床辨证思路和成熟经验,治疗效果确实不错。
脑积水因其前囟宽大,头颅若升似斗,故民间称为“大头星”,为难治之顽症。师祖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气亏损,脑髓不足,致后天气血亏损而发解颅。续发于温病者,多由热灼营阴,肝风内动,循行不利,脉络受阻,则青筋暴露而水湿停滞。临床治疗中,要有常有变。常法,即内服补肾地黄丸(脾胃虚弱者用扶元散);变法,即以《医宗金鉴》“封囟散”变通,立“加味封囟散”外敷。“加味封囟散”养血解痉,利湿消肿治标;“补肾地黄丸”补肾益髓、益气养血以固本;内外兼施,标本同治,服敷合用,协同奏效。使肾强髓密,气充血足,痉解络通,囟封颅合,肿消水除。
“加味封囟散”由柏子仁、南星、防风、白芷、羌活、猪胆汁组成。“封囟散”原本意在疏风、温通、利湿、消肿。加味白芷芳香透窍,有疏风、温通、胜湿之功;羌活辛平味苦,祛风燥湿,散血解痉,有治“颈项难伸”之能。
见工作室的同学们都在叹服师祖疗效之神奇,柳老师不失时机的提醒道:“柳氏辨证的法式是以方证立论,有是证,用是方,万万不可记死方生搬硬套,通过这几次讲座,我已发现当前医生中存在重方轻证、重方轻法的弊端。对于脑积水,我们柳氏两代人的临床经验是,先天亏损、气血两虚者易治,预后佳良;后天温热诸疾继发者难愈,预后较差。年一中年女子来告,三十年前她因脑炎续发解颅,病情重笃,频于危殆,经公治愈后,至今神志正常,智力很好。是以后天温热病续发解颅者,亦不能率以预后不良,而贻误病机。大家切记”。
“老主任治疑难病,那是真有一套啊!”孙阿姨见柳老师对老主任神奇的疗效似乎并不意外,又讲到“年,新疆来了一个病人,脑子里边长了虫子,这个人是一个大油田上的大干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去治疗了,哪里也治不好,一发病‘嗷’的一声就死过去了,最开始每个月发一次,后来越发越频,医院做过两次眼的手术,从左眼里取出两条囊虫,一条死的一条活的,取出来的时候活的虫子还会动,眼里的虫子是取出来了,两次手术左眼却失明了,可脑子里的虫子没办法啊!中医西医看了不少,大医院都没法子了,不知道怎么打听着老主任了。”孙阿姨喝了一口水,继续回忆到“老主任看了后,诊断说是脑囊虫病引发的癫痫,就跟病人说,‘你这个病我给你治,治好了你也别高兴,治不好你也别恼,咱们共同努力一把试试。’当时病人那个高兴啊,全国跑遍了,没有医生能接手治疗的。”“那时候,医院没有煎药室,是药房管着给住院病人煎药,别人煎药老主任不放心,老主任就让我煎,他嘱咐我,雷丸这味药一定不要入煎,雷丸入煎,高温一煮就没作用了,这个方子就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了。”“这个病人我医院住了两个半月,我总共为他煎了73副药,春天来的,直到半个多月不犯病了,才带药出院的。第二年春天还回来一趟,告诉老主任,他的病彻底好了,再没犯过。”
“这个病例《柳吉忱诊籍纂论》有记载。”柳老师提示。我赶紧找出书来,《柳吉忱诊籍纂论》页,正如孙阿姨所言,患者年3月26日就诊,既往身体健壮,无它病史,年8月中旬,客邸天津旅馆,卒觉左眼球不适,巩膜内似有异物遮蔽,视物不清,当时未尝介意,同年9月15日回单位交代工作时,复觉眩晕,目前若云雾缭绕然,继之两目天吊,牙关紧闭,号叫一声,眩即晕仆,口吐白沫。手足搐搦,昏不识人,医院检查,未能确诊,醒后总觉左目内有异物遮睛,影响视力,仍未停止工作,后又出差天津,10月27日复发痫证两次,因引起重视,返里后,赴济省立二院神经科和眼科会诊检查,左眼球内有包块状物,并见到囊虫蠕动,11月26日住省二院重作全面检查后,于12月7日左眼球行手术切开,在视网膜内取出死囊虫一条。12月18日左目复感胀闷不适,眼球肿胀突起。30日复行手术,取出活囊虫一条。由于囊虫侵扰,复经两次手术,诱致左眼失明。年1月25日继发痫证3次,经省二院神经科与眼科会诊证明,脑中仍有囊虫存在,并断言将分布全身皮下组织及其他器官。血液乳酸凝集反应,均为阳性,在济住院期间常服槟榔南瓜煎,未排虫体。经人介绍来医院诊治。
《柳吉忱诊籍纂论》记载,师祖柳吉忱公见患者体质尚健,言语清晰,精神萎靡。左眼球因两次手术存有疤痕,视力消失,微有光感。自觉眩晕脑胀,不能阅览书报,胸痞痰多,纳呆恶心,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滑,左关弦。结合病史分析认为证属痰壅虫扰,波及睛明,当化痰散结,杀虫定痫。遂处方:半夏9g,陈皮9g,云苓12g,甘草9g,白芥子12g,远志9g,胆星9g,榧子仁9g(研冲),雷丸9g(研冲),郁金9g,朱砂2g(研冲),水煎服。在此方基础上辨证化裁,先后服药73剂;另有处方:雷丸g,榧子仁g,郁金60g,琥珀60g,羚羊粉30g,研细末,每次6g,日3次服,一剂善后。回访一年未复发。
综观全方,师祖吉忱公以方证立论,法然有序,《柳吉忱诊籍纂论》柳少逸老师有详细解读,不作赘述。杀虫师祖选用了榧子仁和雷丸。榧子首见于唐本草,味甘性平,入肺、胃、大肠经,是临床上最为安全有效的驱虫药物。《食疗本草》有“治寸白虫,日食七颗”的记载;《救急方》也有“治白虫,榧子枚,火燃啖之,能食尽佳,不能者,但啖50枚,亦得,经宿虫消自下”的记载。《景岳全书》治寸白虫有专门的“榧子煎”立方,用榧子49枚,沙糖小煎熬,每日七枚,空腹服之。雷丸,为寄生于病竹根上雷丸菌的干燥菌核,味苦性寒,入胃、大肠经。苦能泄降,寒能清热,而有杀虫消积之功。时珍曰∶此物生土中,无苗叶而杀虫逐邪,犹雷之丸也。竹之余气所结,故曰竹苓。苓亦屎也,古者屎、苓字通用。
师祖吉忱公临床用杀虫,“榧子仁、雷丸等量,研末,每次药汁冲服。”雷丸,是什么原因让师祖特意交代不可入煎呢?查《修治》见载:“凡使,用甘草水浸一夜,铜刀刮去黑皮,破作四、五片。以甘草水再浸一宿,蒸之,从巳至未,晒干。酒拌再蒸,晒干用。”《中国药典》载“洗净,晒干,粉碎。不得蒸煮或高温烘烤。”“不宜入煎剂,一般研粉服。”再查,原来雷丸还是个有故事的药。《遁斋闭览》记载,“杨氏中年得异疾,每发语,腹中有小声应之,久渐声大。有道士见之曰此应声虫也。但读本草,取不应者治之。读至雷丸,不应。遂顿服数粒而愈。”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雷丸为白蘑科真菌雷丸的干燥菌核。驱绦虫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叫雷丸素的蛋白酶,含量约为3%,此酶在pH8溶液中作用最强,酸性溶液中无效,0.06微克在10毫升弱碱性(pH8)溶液中即有分解蛋白质作用,加热失效。雷丸对人感染有钩及无钩绦虫,犬绦虫均有驱虫作用。把服用雷丸后排出的虫体,放在微温生理盐水中,大多数是不会活动的,其细节部被破坏的程度最为显著,因此雷丸的驱绦虫作用不是麻痹虫体,而是由于雷丸中的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致虫节破坏所致。
中医药典籍只记有不入煎,而师祖对雷丸的理解更进一步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加热失效”,佐证了师祖对药物引用研究的前瞻性。难怪师祖课徒强调“知方药、知针灸、知推拿”,“知针知药,故是良医。”之训了。
孙阿姨讲述的两个故事,均是师祖吉忱公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真实案例,均是疑难顽疾,均是医家不敢接手,患家陷于无助之中;不同的是,一个病患群体是近三十名无权无钱无势的残疾孩子,一个病患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大干部。孙思邈《大医精诚》有“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做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钜贼。”师祖吉忱公真正做到了“不问其贵贱贫富”“皆如至亲之想”,交代患家“治好了别高兴,治不好也别恼,共同努力”,真“无作工夫行迹之心”了!
师祖吉忱公,苍生大医也!
王永前年10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