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囟出生时较小,以后随着颅骨的生长而增大,宝宝6个月后随着骨化而逐渐变小,大多于宝宝1岁至1岁半时完全闭合。

  宝宝颅骨之间的连接处,有2个骨头缺损区,医学上称为囟门,较大的一个位于头顶,称为前囟,较小的一个位于脑后,称为后囟。

  囟门对宝宝来讲是个保护机制,当宝宝出生的过程中颅骨可以塑型以顺利的通过产道。

  虽然囟门摸起来比较软,许多父母亲不敢触摸这个部位,其实囟门是组织结构非常牢固,家长不要怕摸囟门,也可以洗囟门的区域的头发及头皮。

我们感觉到的囟门是什么样?

  在小宝宝的头顶正中,有一个一跳一跳的,用手摸上去软软的区域,这里就是宝宝的前囟门。

  感觉到的跳动是因为脑脊椎压力随着心脏搏动、血压变化而变化,与脉搏一致。正常情况下,未闭合的囟门外观平坦,稍微内陷。

  囟门的发育变化是宝宝颅骨发育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同时可以反映大脑的发育状况。

如何保护宝宝的囟门?

  1、避免碰撞宝宝头部

  爸爸妈妈要注意保护宝宝的头部,避免碰撞。小宝宝的头部还不完全是骨性,还有缝隙,因此容易受到伤害,不要用力压迫。此外,家中的家具棱角可用防撞条、防撞角等来进行防护。

  2、清洗时轻轻揉搓

  怕碰到囟门而不给宝宝清洗头部是不对的,这样反倒会让污垢堆积,引起感染。在给宝宝洗澡时,将手指平置在囟门处轻轻揉搓即可。

  3、外出时注意保护头部

  带宝宝外出时,尤其是风比较大或者天气比较冷的时候,要给宝宝戴上帽子,保护宝宝的囟门也可避免热量流失。

宝宝囟门的变化,你能正确读懂吗

  1、囟门鼓起

  前囟门原本是平的,如果突然间鼓了起来,尤其是在宝宝哭闹时,并且用手摸上去有紧绷绷的感觉,同时伴有发烧、呕吐,甚至出现抽风,说明宝宝的颅内压力增高。

  通常,颅内压力增高是由于颅内感染所引起,宝宝可能是患了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病。

  如果宝宝的前囟门逐渐变得饱满,可能是颅内长了肿瘤,或是硬膜下有积液、积脓、积血等。

  长时间服用大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或四环素,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

  不过,在停用维生素A及四环素后,前囟门还会变得逐渐平坦。由于某种原因给宝宝使用肾上腺素,如果突然停药,也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

  2、囟门凹陷

  囟门凹陷下去,最多见于宝宝的身体内缺水,如腹泻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前囟门由此凹陷下去。这种情况下,需要马上为宝宝补充液体。

  为了降低颅内压,使用了大剂量的脱水剂,从而使前囟门因脱水而凹陷。应该及时给宝宝的身体补充水分,以防脱水过度造成体内代谢紊乱。

  营养不良、消瘦的宝宝,他们的前囟门也经常表现出凹陷现象。

  3、囟门早闭

  宝宝囟门早闭时,必须测量其头围大小。如果头围大小低于正常值,可能是脑发育不良。

  有些身体正常的宝宝,在5-6个月时,前囟门也仅剩下指尖大小,似乎要关闭了,其实并未骨化,应请医生鉴别。

  4、囟门迟闭

  囟门迟闭,主要是指宝宝已经过了18个月,但前囟门还未关闭,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病。

  囟门迟闭,有少数是脑积水或其它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引起,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5、囟门过大

  囟门过大,一般是指宝宝出生后不久,前囟门就达到4--5厘米大小。囟门过大,首先的可能是宝宝存在着先天性脑积水,其次也可能是先天性佝偻病所致。

  先天性脑积水的宝宝在出生时,经过产道时头颅受挤,因此在刚出生时囟门并不大。但在出生后的几天后,前囟门通常就会逐渐大了起来。

  先天性佝偻病的宝宝出生后,不但前囟门大,而且后囟门也大,正中的一条骨缝(矢状缝)也较宽,将前后两个囟门连通。

  6、囟门过小

  囟门过小,主要是指囟门仅有手指尖大,这样的宝宝很可能存在着头小畸形。囟门过小,也可能是颅骨早闭所造成,特别是矢状缝早闭,会使宝宝的头颅变长、变窄,形成被称为舟状畸形的头颅,即枕部突出、前额宽,前囟小或摸不到。

  宝宝囟门过小时,要定期测量头围,即观察在满月前头围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每个月或每两个月都应检查头围的增长速度,并与正常的宝宝做比较,观察是否有明显的落后。

  如果宝宝头围的发育尚且正常,并在随访后的3-4个月后还能继续保持,即使囟门偏小一些,也不会影响大脑的发育。

宝宝囟门何时关闭正常?

  因为宝宝囟门关闭过早与脑发育不良有关。那么,究竟宝宝囟门何时关闭正常呢?

  宝宝刚出生时,前囟门大约1.5x1.5cm,随着年龄增长,囟门随着大脑和颅骨的发育逐渐缩小,直到闭合。

  一般情况在1岁到1岁半时完全闭合。后囟出生时就很小或者已经闭合,最迟在出生后6~8周也已闭合。

  绝大多数婴儿前囟门应于生后18-24个月闭合,有个别宝宝会闭合稍晚,只要身长、体重、头围和神经系统发育正常,也不必担心。

  除了关心宝宝囟门闭合的时间外,还会了解宝宝囟门张力的大小。

  在医学上,囟门张力大小相较囟门关闭早晚对诊断宝宝脑发育健康指导意义更大一些。

如何呵护宝宝囟门?

  不要给宝宝使用材质太硬的枕头,如绿豆枕、砂枕,否则很容易引起宝宝头部及囟门变形。

  此外,想要宝宝的头型完美,就要经常为他翻翻身,改变一下睡姿。宝宝喜欢光线,如果他习惯侧向某一边睡,可以在另一侧用光吸引他。

  保护好宝宝的头部,注意家中家具,避免尖锐硬角弄伤宝宝的头部。如果宝宝不慎擦破了头皮,应立即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止感染。

  在夏季外出,要给宝宝戴好遮阳帽,防止热透过囟门引起中暑;在冬天外出应戴较厚的帽子,在保护囟门的同时又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囟门的清洗可在洗澡时进行,可用宝宝专用洗发液而不宜用强碱肥皂,以免刺激头皮诱发湿疹或加重湿疹。

  清洗时手指应平置在囟门处轻轻地揉洗,不应强力按压或强力搔抓,更不能以硬物在囟门处刮划。

  如果囟门处“乳痂”不易洗掉,可以先用麻油或精制油蒸熟后润湿浸透2-3小时,待这些污垢变软后再用无菌棉球按照头发的生长方向擦掉,洗净后扑以婴儿粉。

囟门过大BB需要补钙吗?

  妈妈疑问:宝宝,六个月了。体重8.4kg,身高71cm。体检时告知囟门过大,睡觉时出汗多,骨密度测查为负值。出生15天开始补钙、鱼肝油,四个月开始晒太阳。需要如何补钙?

  回答:宝宝6个月,体重、身高均已达到正常孩子的平均值。

  如果真的“囟门过大”,医院看小儿科外,医院看神经内科或外科,以便排除头颅疾病引起的“囟门过大”。

  如果经神经科检查无头颅及其他疾患,经儿科医生检查有佝偻病的话,可按儿科医生意见用维生素D制剂内服并注意常到户外活动,晒太阳。

摸摸宝宝囟门疾病早知道

  前囱的变化有早闭、晚闭、扩大、缩小、膨隆或凹陷等,都会给人们一种启示,可以提示有关疾病,而后囱因闭合较早,不能提供有关疾病的线索。

  一、早闭与缩小

  前囱的大小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小头畸形及因脑发育不良而使前囱缩小近于闭合。

  小头啼形可因染色体异常、代谢性疾病、宫内感染、宫内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胎儿在妊娠5个月时,脑发育已出现迟缓,出生时头围比正常新生儿略小,前囱小或接近关闭,随年龄增长面骨发育正常而额骨及两侧颞骨向上倾斜,枕骨平坦,头颅部显得更小,头顶较尖,故又称尖头畸形。

  二、迟闭与扩大“迟闭”

  指小儿至1岁半前由尚未闭合者,曾见过延迟至3岁时仍未闭合;“扩大”指按照上述标准,菱形的对边中点连线超过2厘米者。

  1、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引起钙、磷代谢异常及全身音质改变,仅头颅的变化就很显著,骨质软化常发生于枕音和顶骨中央,以手指轻压该处时骨质稍向内陷,松手后立即弹回,有手压乒乓球的感觉,故称“乒乓头”。

  额顶部出现对称性颅骨圆突,致使头颅呈方形,前囱过大或迟至2”3岁后方闭合,尚有出牙延迟。

  2、呆小病亦称克汀病,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全身发育迟缓,除矮小外,头部颇具特征性,头大,前囱大而闭合晚,出牙延迟,牙小而稀,面部至水肿样,鼻梁低,眼距宽,眼裂窄,眼险肿,唇厚,舌大且厚,流涎。

  3、脑积水或称脑室积水可因先天性因素或后天的化脓性脑膜炎导致脑脊液据环通道中某处狭窄、闭塞而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脑室较正常扩大,因而出现头颅大,头颅不能竖支,前额向前突出,眼球向下转,眼上部巩膜外露部分增多,至“太阳落山征”(或称落日眼),前囱扩大膨隆,闭合延迟,颅缝分离,颅骨变薄,神经精神发育落后。

  三、膨隆与紧张

  正常时前卤平坦柔软,当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前囱呈现膨隆,即高出周边组织,扪之有紧张感。

  1、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或病毒性脑炎(病脑)婴儿患化脑或病脑时,突出的表现即前囱膨隆或紧张,此外尚有发热、呕吐、烦躁不安甚或惊厌,并有脑脊液检验异常。若在其病程中出现并发症——硬脑膜下腔积液,前囱呈持续的膨隆与紧。

  2、颅内出血婴儿常见一种迟发性维生素D缺乏症易导致颅内出血,同时硬脑膜下腔也可有积血,此时前囱可膨隆并紧张,尚有短时间内出现贫血外貌及脑性尖叫。

  四、凹陷即前囱低于周边组织。

  1、脱水即体内水分丢失很多,如频繁呕吐或腹泻,突出的表现为前囱凹陷还伴有口千、尿少及眼窝凹陷。

  2、营养不良婴儿由于喂养不当及各种疾病等因素导致营养不良,前囱凹陷,并见全身皮下脂肪菲薄,外观两腮无肉,骨瘦如柴,机体活动能力均减退。

  总之,前囱的各种形态变化不仅给婴儿家长一种提示,而且还会给诊查的医生提供诊断的条件与线索,故请家长多多   Q:宝宝已经4个月了,‘长势’一直良好,但我最近发现她的囟门不跳,据我观察,周围的宝宝都没有这种现象,请问这对健康有影响吗?”

  A:人的头颅是由两块顶骨、两块额骨、两块颞骨及枕骨等组成。顶骨和额骨之间的菱形空隙,为前囟门,又称大囟门。出生时约2×2厘米大小,随着婴儿的生长,一般在1周岁至1岁半时闭合。

  有时用手触摸前囟门,会感到悸动,也可看到跳动,这是前囟门皮下血管搏动引起的,如果皮下没有较大的动脉血管经过,就看不到跳动,这是正常的。

  而且,多数婴儿的前囟门没有跳动。另外,如果前囟门过小,也不容易看到跳动,所以你不必担心。

囟门与说话早迟有关系吗?

  正常孩子1岁-1岁半囟门闭合,如果不是小头畸形的话,同说话没有关系的!   有的小孩会比较晚一点点,只要小孩没什么不良状况都比较正常的,也有人说两岁前闭合都很正常,如果有太多没闭合就有问题了,如果只有很少一点(小于你小拇指大小)应该问题不大,再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全部合拢了,不要太担心的,小孩一样会很聪明的!

婴儿囟门闭合过早一定智力低下么?

  每个宝宝体质也不同,应该不用太担心的。

  对囟门早闭的幼儿,应该测量一下他的头围(一般出生时头围约为32~34公分,6个月时约42公分,1周岁时约46公分,2周岁约48公分)。如果头围发展正常,不会影响智力的发展,家长则不必担忧。

  如果头围过小,则囟门早闭可能是由于脑不发育或发育太慢所造成,则可能是头小畸形或脑发育不全等。

  目前,有些家长认为囟门在6~10个月关闭,说明钙质已够,不必再补充,如果再吃钙粉,会使头围不长,脑的发育也受到限制。

  实际上囟门闭合不等于头围增长停止,头围增长要到13~15岁时才停止。

  强调一下头围的测量方法:

  测量头围用一条软尺(弹性要小),前面经过眉间,后面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绕头一周所得的数据即是头围大小。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注意尺不要打折,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

  头围的意义:

  头围大小与脑发育有关,因胎儿脑的发育在全身处于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相对地大。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头围为34厘米,出生后头部发育迅速,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一岁时比出生时增加12厘米,达48厘米。

来源:搜狐母婴 中国育婴网 小精灵儿童网站等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编辑整理:紫晶逸兰

  育儿之家为各位爸爸妈妈们收集整理的一套小儿常见疾病家庭推拿系列视频,全套一共30集包含以下内容:

  小儿遗尿、小儿夜啼、小儿牙痛、小儿哮喘、小儿消渴、小儿消化不良、小儿脱肛、小儿屈光不正、小儿呕吐、小儿尿闭、小儿慢性咽炎及慢性扁桃体炎、小儿慢性鼻炎、小儿流口水、小儿痢疾、小儿髋关节半脱位、小儿口唇燥裂、小儿口疮、小儿咳嗽、小儿惊风、小儿汉症、小儿佝偻病、小儿感冒、小儿疳症、小儿腹胀、小儿腹泻、小儿腹痛、小儿发热、小儿打嗝、小儿便秘,小儿鼻出血。

  该套视频内容由多位十几年临床经验的中医儿科专家讲解演示!通俗易懂!简单易学!每集视频5分钟左右!分分钟让你学会推拿哦!以上列出的疾病都是宝宝0-10岁常见的!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建议大家都学习一下!多学点东西,有备无患哦!爱就马上行动吧!!   回复关键字:“推拿”立刻免费一次性获取全部(30集)视频!

  育儿之家全体工作人员衷心希望全天下的宝宝们都健康成长!欢迎各位爸爸妈妈







































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ys/44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