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脑积水专科治疗医院 >> 脑积水常识 >> 生完孩子到底要不要做盆底康复最佳时间是
防控疫情期间
钟南山院士呼吁大家少出门
若非紧急情况
产医院
但盆底康复的最佳时间就是产后
生完宝宝到底要不要做盆底康复?
什么情况下要做?
当你出现如下症状时,
就说明你需要做盆底康复了!
●咳嗽漏尿
●尿急尿频
●下身下坠感
●性生活疼痛
●小腹坠痛
●腰酸
没有明显症状的宝妈就可完全放心了吗?
并不!!!
对于那些没有明显症状的宝妈,觉得自己生完状态很好,应该不需要做盆底修复。但往往当她们去做盆底肌力测试时,会被自己的测评结果吓了一跳——自己的肌力远远低于正常水平!!!
有些宝妈生完时,盆底肌表现的症状不是很明显,虽未出现明显漏尿,但往往有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增多,阴道有空虚感和气体的感觉。
这些症状都提示盆底肌可能
出现问题啦!!
那要怎么治疗呢?
近日,医院康复科盆底康复治疗团队的主治医师姚如婕接诊了两位盆底肌肉松弛的宝妈,她们在治疗师徐礼敬的治疗下,盆底肌力均有明显提升!让我们来看看她们是怎么做到的——
01
28岁的林女士,顺产诞下首胎,做了阴道侧切,生完后未出现漏尿,但一天上厕所的次数10次左右,夜尿次数增多。产后42医院进行检查。
评估:盆底肌中度松弛,肌力分级为3级。(正常为5级,最差是0级,0级时盆底肌就收缩不了了!!)
临床方案: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治疗+指导家庭作业和排尿日记
疗效:一疗程后,尿频症状改善很多,几乎无夜尿,盆底肌力达到正常值。
02
32岁的郑女士,顺产诞下首胎,生产过程中出现会阴撕裂,做了阴道侧切,出现咳嗽漏尿症状,夜尿次数增多,一直未出现好转。产后9医院检查。
评估:盆底肌肉中度松弛,肌力分级为2级。(比林女士稍差)
临床方案:盆底肌肉训练+腹式呼吸放松+生物反馈治疗+指导家庭作业
疗效:一疗程后,漏尿症状消失,盆底肌力明显提升。
姚医生说
“产后出现盆底肌松弛的情况,一定要尽早治疗,拖得越久越严重!一些宝妈会出现子宫脱垂,子宫脱垂过于严重的话,甚至需要动手术!术后还需要做盆底肌功能训练。”
敲黑板!!
临床方案里的家庭作业是什么?
其实就是配合呼吸进行盆底肌的“收”和“放”
以及腹部筋膜拉伸
呼气:把盆底肌“收”到1/3程度
吸气:保持盆底肌收缩状态不动
呼气:把盆底肌“收”到2/3程度
吸气:保持盆底肌收缩状态不动
呼气:把盆底肌“收”到极致
这时候保持盆底肌收缩状态,
坚持1-2个呼吸的时间!
呼气:把盆底肌“放”到2/3程度
吸气:保持盆底肌收缩状态不动
呼气:把盆底肌“放”到1/3程度
吸气:保持盆底肌收缩状态不动
呼气:完全放松!
漏尿、尿频等现象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有些女性因担心不小心尿湿了裤子而不敢参加社交活动,产生焦虑和沮丧等各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所以,产后盆底康复作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早期预防及治疗显得非常重要!
医院康复治疗中心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人才和技术,引进国际先进设备,结合中医药传统康复,开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认知治疗、感觉统合训练、中医传统康复治疗以及康复工程等治疗项目,目前拥有平方米康复治疗区,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康复专科。
本中心整合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专家资源,组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康复团队,以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立典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原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院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福建针灸学会会长吴强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康复团队。秉承“早期介入、全面康复”的现代康复理念,通过中西医结合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融合的多治疗手段,在成人、小儿脑病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功能障碍特点进行准确的功能评定,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运用现代康复手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中医理论配合汤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药物敷贴等治疗,以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改善率达80%以上,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诊治范围
疾病
1.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症、抑郁症、老年痴呆、神经性头痛、周围神经病变、面瘫、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运动神经元病等。
2.儿童疾病: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滞、自闭症、多动症、手足徐动症、抽动症、脑外伤、脑炎后遗症、遗传代谢性疾病、唐氏(21三体)综合征、脑积水等。
3.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运动损伤、软组织损伤、关节置换术后、骨折术后、手外伤、截肢、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等。
4.内科、老年病及妇科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孕产保健、盆底肌训练等。
5.其他:急慢性炎症、慢性疼痛、疤痕增生、眩晕、失眠、焦虑症等。
功能障碍
认知、心理功能障碍(记忆、注意、思维、失认、失用等)
言语/吞咽功能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吞咽障碍等)
运动功能障碍(关节活动、肌力、肌张力、耐力、平衡、转移、步行、协调等)
手功能障碍(精细运动、日常生活活动等)
感觉功能障碍(感觉统合失调、感觉减退或异常等)
二便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神经源性膀胱、肠道控制等)
疼痛(颈痛、肩痛、腰痛、膝痛等)
康复特色
1.脑病康复:中西医结合,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融合,早期介入、全面康复。
1)儿童神经康复
福建省儿童脑病康复帮扶志愿者服务基地、福建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
长强开智术:针刺长强穴改善认知、言语能力,适用于精神发育迟滞、小儿脑瘫及自闭症等。轻刮疗法:刮痧板体表轻刺激调整整体经络平衡,适用于失语症、记忆力减退、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癫痫、肌张力升高及降低、膝骨性关节炎等。
2)言语、认知康复训练平台
通过多任务、个性化训练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逻辑思维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等,适用于脑部损伤(脑卒中、脑外伤、脑萎缩、痴呆、脑瘫、发育迟缓、多动症等)引起的言语认知功能障碍。
2.骨关节康复
通过生物力学方法全面评估姿势、关节活动度、肌力等问题,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适用于颈痛、肩痛、腰痛等骨骼肌肉功能障碍。
3.肺康复
通过呼吸功能评定,开展呼吸肌、心肺耐力、体位排痰、咳嗽训练,适用于慢阻肺等肺功能减退。
4.盆底康复
通过盆底肌电Glazer评估和手法评估,开展产后腹直肌分离,剖腹产疤痕,妊娠纹,漏尿,耻骨联合分离,产后腰背尾骨痛生物力学姿势管理;男性二便功能障碍等盆底康复训练。
开展的康复项目
物理治疗(PT)
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为主的运动疗法和各种物理因子(声、光、冷、热、电、磁、水等)的理疗。
作业疗法(OT)
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手的精细运动训练,肩、肘、腕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和扩大、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训练及认知、交往能力训练等。
言语治疗(ST)
对各种言语、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评定、诊断和治疗。
感觉统合训练
通过各种训练器材的应用改善或纠正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传统康复方法(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传统功法训练)
针灸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防治疾病,改善脑及肢体功能的一种治病方法,疗效显著、适应症广、安全无副作用。
推拿
以脏腑经络为指导,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个体,通过在人体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运用不同的推拿手法,达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调整脏腑的功能。
精彩推荐
戴口罩手套如何保护皮肤不受伤?一图读懂~
战疫者
出院的心情就好比吃五花肉、东坡肉、红烧肉……
文章来源海峡都市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
素材来源:康复科曾翠萍
办公室综合整理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