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刘昌艺教授《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治疗新探》斩获第五届国际中西医有效成果交流研讨会学术论文金奖

BTV科教记忆国医京城小儿王刘昌艺专访节选

刘昌艺随父亲中医儿科之父刘弼臣教授一线临床一干就是20多年,90年代抽动症治愈医案随可见

抽动症

抽动-秽语综合征病名系新中国儿科奠基人刘弼臣教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命名并建立诊疗体系的,妥瑞氏症是现代医学病名。早在《内经》中即有“诸痉项强,皆属于湿”,《金匮痉湿暍篇》叙述了太阳病致痉。痉病就是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的病变,其发病原因一由风寒湿邪壅阻经络,气血运行不利,筋脉受病拘急而成痉称为“刚痉”,一为津血虚少,不能营养筋脉以致抽挛僵仆,称为“柔痉”。因此本病应属于“痉病”的范畴。但在《内经》中又谈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风胜则动”以及“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凡一切抽动、搐搦、痉挛、震颤都为风邪偏盛之象,因此本病应属于“肝风”。至于秽语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曾云:“三阳并而上升,故火炽则痰涌,心窍为之闭塞”,属于一种痰火上扰,心窍被蒙,神志逆乱而发。基于上述我们认为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应归属中医的“痉病”和“肝风”范畴,其病因病理可以概括为“风痰作祟”。风的特点是流动迅速,容易激荡,变化很快,所谓风为阳邪,其性善行而数变。痰是呼吸道分沁的病理性产物,由津液变化而成。风和痰的关系至关密切,往往因风而生痰,亦可因痰而生风,风痰窜动可发搐搦瘛疭,痰阻气道,则喉间痰鸣怪叫,痰蒙迷窍常致神昏谵语,詈骂不避亲疏,狂言乱语不休体。既可因病而生痰,亦可因痰而致病,其机理亦颇复杂,往往风、痰、火、气四者互为因果,所谓风动则火生,火盛则风动,风火相煽则熏灼津液为痰而上壅,痰壅则气逆而窍闭,且可痰盛生惊,惊甚则搐。

我国中医儿科四大门派之一:刘弼臣教授创立的“调肺学派”

刘昌艺教授抽动症从肝肺论治之学派体系

调肺学派抽动症自愈指数及分级诊疗测评请向弼臣儿医人工客服处申请

现任京城小儿王第六代臣字门嫡传掌门人刘昌艺教授(左一)与第七代臣字门嫡传掌门人刘文博医师(左二)一线临床近照

根据对症状、病因病机的分析,我们在治疗方面侧重从肝与肺论治。肝为刚脏,肺为娇脏,一刚一柔,一阴一阳,刚柔相济,阴阳协调,若肝风平息火清痰化,肺气肃清,经脉通润,心静神宁,则病自缓解。因此,我们通过疏肝调肺、涤痰通络、调整阴阳等方法,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正常生理状态。

另外,肺为五脏之华盖,外邪入侵,首先犯肺,肺脏受邪后又易引起其他脏腑的病变。治肺既可治疗肺脏本身的疾病,又可治疗肺外其他脏腑的疾病。本病患儿常见吸鼻、耸鼻、吭吭等动作,或伴有鼻腔不利、鼻黏膜发红、鼻塞痒痛、鼻流浊涕,以及咽喉不适、咽部干痛或红肿等鼻咽部症状,而且感冒后易诱发抽动发生或症状加重。所以,我们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创制疏风宣肺、利咽通窍的调肺Ⅱ号(辛荑、苍耳子、玄参、板蓝根、山豆根)作为基础方,并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灵活加减运用。

京城小儿王|刘昌艺教授

中医儿科奠基人刘弼臣之子,著名中医内、儿科专家、主任医师;医院儿科主任,第六代臣字门嫡传掌门,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擅长治疗儿科各种疑难病症,如:中重度小儿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妥瑞氏症)、自闭症、癫痫、心肌炎、重症肌无力、脑积水、脑瘫、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肾炎以及小儿肺炎、气管炎、哮喘、脾胃病等。业绩被录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世纪专家》、《中国人才辞典》等多部辞书。现兼任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药传媒网客座教授、国家级医学教育项目专家、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中华医药报高级撰稿人、《中国现代医学论坛》兼职编辑等,央视、北京电视台、各地卫视等媒体约有专访和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uoqku.com//mjcczz/10722.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